[发明专利]一种探测模块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2983.5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0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梁国栋;李新颖;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焦禹 |
地址: | 110167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模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测模块及装置,该探测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光信号生成部、光电转换组件及第二光信号生成部,第一光信号生成部的远离光电转换组件的表面被配置为X射线与γ射线的入射面。由此X射线直接从第一光信号生成部的入射面进入至第一光信号生成部内,无需穿过光电转换组件,并且第一光信号生成部的入射表面没有设置金属元器件,避免了金属元器件对X射线的能量造成的衰减,从而提高了生成相应的光信号的强度,进而提高了成像质量,也降低了对患者重新进行扫描的几率,这样不仅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量,而且降低了扫描时间,提高扫描效率;另外也避免了在重建图像形成严重伪影的情况,提高重建图像的清晰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扫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探测模块及装置。
背景技术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正电子辐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将PET与CT融合为一体的扫描成像技术。PET/CT有效地融合了PET与CT两项检查的优势,既能够通过CT影像进行病灶精准定位,同时又能从PET影像得到病灶代谢能力和功能信息,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信息的互补。
为了提高检查速度以及图像融合的准确性,在现有技术中将PET探测装置和CT探测装置集成在一起,具体地,如图1所示,沿射线的入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光电转换部1121、第一光信号生成部111、第二光信号生成部113及第二光电转换部1123,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时,CT成像的X射线以及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由第一光电转换部1121的表面进入至第一光信号生成部111,然后X射线经由第一光信号生成部111处理后产生光信号,再将光信号传送给第一光电转换部1121,第一光电转换部1121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γ射线穿过第一光信号生成部111到达第二光信号生成部113,第二光信号生成部113对γ射线处理后产生光信号,再将光信号传送给第二光电转换部1123,第二光电转换部1123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之后上述两种电信号均传送给数据处理器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得到融合图像。
但是,第一光电转换部1121的光线入射表面设置有PCB板,PCB板上集成大量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电子元件,这样易对X射线的能量造成衰减,从而易导致生成的光信号的减弱,进而影响成像的准确性,甚至需要对患者重新进行扫描,这样不仅使患者受到更多的辐射,而且增加了扫描时间,降低扫描效率;并且电子元件在PCB板上分布不均,也会造成在重建图像形成严重的伪影,导致成像不清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模块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或所有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探测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光信号生成部、光电转换组件及第二光信号生成部,所述第一光信号生成部的远离所述光电转换组件的表面被配置为X射线与γ射线的入射面;
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生成部用于将所述X射线及部分γ射线转换为第一光信号;
所述第二光信号生成部用于将所述γ射线转换为第二光信号;
所述光电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光电转换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光电转换部、电路板及第二光电转换部,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及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电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与所述第二光信号生成部接合,所述第一光电转换部与所述第一光信号生成部接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电转换部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光电转换单元,所述电路板的信号传输端口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经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单元间的间隙穿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信号生成部包括由多个第二晶体像素组成的第二晶体阵列,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晶体像素之间设有第一光反射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2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