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土矿捕收剂及其应用、铝土矿的选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3064.X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0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满晓霏;欧乐明;杨晓峰;付亚峰;董振海;刘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018 | 分类号: | B03D1/018;B03D1/00;B03D101/02;B03D1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孙诗惠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土矿 捕收剂 及其 应用 选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铝土矿捕收剂及其应用、铝土矿的选矿方法。所述铝土矿捕收剂,包括质量比为4‑9:1的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油酸钠与叔十二烷基硫醇的组合捕收剂,叔十二烷基硫醇可促进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降低其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实现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有效分离,最终提高铝土矿精矿的铝硅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铝土矿捕收剂及其应用、铝土矿的选矿方法。
背景技术
铝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的第三大金属元素。由于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铝及其合金被广泛用于建筑、运输、日用品、电力输送、机械、电子元件和包装材料等方面。然而,中国铝资源储量并不是十分丰富,中国铝工业对进口铝土矿的依赖度超过60%,国内铝资源供应产能面临巨大的需求压力。因此,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现有铝土矿资源,尽可能提高国内铝土矿的产能,降低我国对进口铝土矿的依赖程度,对我国铝资源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是我国工业生产氧化铝的主要原料,但由于我国铝土矿的铝硅比较低,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预处理后才可进一步采用拜耳法进行生产,而预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即为浮选脱硅法。目前,油酸钠是铝土矿浮选脱硅中最常用的捕收剂,其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捕收能力使其广泛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铝土矿正浮选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现有的铝土矿捕收剂对高铝硅比的高品位铝土矿的选别效果明显,而对于低品位铝土矿的选别效果较差,且回收率低,发明人发现其原因是油酸钠捕收剂不耐硬水、不耐低温、较差的分离能力,随着铝土矿矿层的铝品位及铝硅比逐渐降低,油酸钠捕收剂难以适应国内铝土矿发展趋势,因此,开发一种高效铝土矿捕收剂、提升铝土矿浮选效果是目前铝土矿选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铝土矿捕收剂及其应用、一种铝土矿的选矿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油酸钠与叔十二烷基硫醇的组合捕收剂,叔十二烷基硫醇可促进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降低其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实现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有效分离,最终提高铝土矿精矿的铝硅比。
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土矿捕收剂,包括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
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土矿捕收剂带来的优点和技术效果: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土矿捕收剂中,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二者之间协同增效,叔十二烷基硫醇可促进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降低其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能力,有效提高了油酸钠的选择性,从而实现对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的选择性捕收,提升铝土矿的浮选效果;2、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土矿捕收剂中,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相互增溶,可与溶剂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使捕收剂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能力,更耐硬水和低温,药剂用量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酸钠和所述叔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4-9: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铝土矿捕收剂在铝土矿浮选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土矿的选矿方法,包括对铝土矿原矿进行浮选,浮选药剂包括权上述铝土矿捕收剂。
本发明实施例的铝土矿的选矿方法带来的优点和技术效果:1、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选矿方法中,铝土矿捕收剂的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二者之间协同增效,叔十二烷基硫醇可促进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能力,降低其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实现铝土矿中一水硬铝石的选择性捕收,提升铝土矿的浮选效果;2、铝土矿捕收剂中,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相互增溶,可与溶剂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使捕收剂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能力,更耐硬水和低温,药剂用量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矿方法包括将所述铝土矿捕收剂溶于溶剂中配制得到捕收剂溶液,所述溶剂包括体积比为3-5:1的有机物和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美白牙贴
- 下一篇:一种烧结铁氧体磁体制备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