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岩柱厚度上下限范围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3437.3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郎志军;高新强;樊浩博;董北毅;郭鹏;郜现磊;李国琛;黄林超;朱永全;孔超;朱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汤镇宇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厚度 下限 范围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安全岩柱厚度上下限范围确定方法,应用于隧道开挖掌子面至掌子面前方溶洞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安全岩柱厚度上限:隧道开挖过程中,沿掌子面向溶洞推进方向,掌子面围岩塑性区逐渐靠近溶洞周围塑性区,当掌子面围岩塑性区与溶洞周围塑性区贯通时,将此时的安全岩柱厚度确定为上限;
S2,确定安全岩柱厚度下限:隧道掌子面距前方溶洞越近,掌子面沿隧道方向位移逐渐增大,当此位移发生较大突变时,将此时掌子面的位置作为最小安全岩柱的临界面,此平面到溶洞的距离即为安全岩柱厚度的下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岩柱厚度上下限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围岩塑性区具体为: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围岩受力发生改变,由三向受力状态变为二向受力状态,掌子面围岩在溶洞内水压及周围围岩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形变,形成掌子面围岩塑性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岩柱厚度上下限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周围塑性区具体为:溶洞附近围岩在溶洞内水压及周围围岩组合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溶洞周围塑性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4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