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节点波束指示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3876.4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6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焦慧颖;王志勤;魏贵明;徐菲;杜滢;沈霞;闫志宇;刘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5/00;H04B7/0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信 系统 节点 波束 指示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节点波束指示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网络设备生成的业务信号经中间设备中L个子阵列反射后被用户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L个子阵列标识、L组控制参数和L个参考信号资源标识;L个参考信号资源标识和L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或,L个参考信号资源标识和L个子阵列标识的对应关系。控制参数分别用于改变L个子阵列的反射特性。参考信号资源分别用于L个子阵列的反射信号。本申请还包含实现所述方法的设备和系统。本申请解决带有中间节点设施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何实现波束控制和选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设备的波束指示方法和 设备。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中间设备,建立在利用反射或透射等方式控制电磁波在通信信道 中的传播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被动传输装置基础上。例如智能超表面 (IntelligentReflecting Surface,IRS)建立在可重构子阵列的经典概念的基础 上,具体地说,IRS是一个由大量微小元素组成的元表面,这些元素以可控的 方式漫反射入射信号。
超表面应用在通信系统中,是由基站来控制超表面的相位等参数,来更好 的控制漫反射入射信号实现电磁波在通信信道中的可控传播,以提高通信系统 的覆盖、容量和能效等方面的性能。超表面可以实现多个相位变化的可控传播, 当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部署超表面的时候,需要设计合适的反射系数,才能获得 最优的性能增益。
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的确定如下:终端在发送消息1之前 已经实现了下行同步,检测到了一个满足门限的SSB,并通过该SSB关联的 SIB1获得了PRACH发送的资源配置信息。
用于波束管理的CSI-RS用于波束的测量和选择,RRC信令指示给终端一 个或者多个CSI-RS资源集合,每个CSI-RS集合包含一个或多个CSI-RS资源。 RRC建立后,通过TCIstate来指示波束信息。其中TCI state指示下行参考信 号之间的QCL关系,PDSCH/PDCCH、CSI-RS的参考信号都可以配置TCI-state。
用于波束管理的SRS多个资源集对应终端的发送面板,SRS资源集中的 SRS资源对应一个波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一个资源集中的多个SRS资源 不能同时发送,同时只能发送一个波束。不同资源集中的SRS资源可以同时发 送。当一个或者多个SRS资源集中的SRS资源配置为不同发送波束时,终端 进行发送波束扫描,基站可以保持接收波束不变,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当一个 或者多个SRS资源集中的SRS资源配置为相同发送波束时,终端发送波束不 变,基站可以接收波束扫描,进行上行波束训练。
在一个系统中部署了一个IRS,假设AP端发射波束固定,IRS分为子阵 列被动进行多波束反射波束赋形。由于超表面是新引入通信系统中的实体,来 自基站的波束经过超表面会带来波束方向的改变,超表面可以实现多个相位变 化的可控传播,已有的基站波束选择方法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节点波束指示方法和设备,解决带有中间设 备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何实现波束控制和选择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节点波束指示方法,所述 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用户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生成的业 务信号经所述中间设备中L个子阵列反射后被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给中 间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L个子阵列标识、L组控制参数和L个参考信 号资源标识;所述L个参考信号资源标识和所述L组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或, 所述L个参考信号资源标识和所述L个子阵列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参数, 分别用于改变L个子阵列的反射特性;所述参考信号资源,分别用于L个子阵 列的反射信号。
优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为以下信令中至少一种:周期性高层信令、半 静态高层信令、动态信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