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压机油气余热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34096.1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7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明;冯向阳;吴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孟繁壮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余热 再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压机油气余热再利用装置,涉及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通水罐和通气管;所述通水罐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通水罐内,且所述通气管的两端都伸出所述通水罐;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为进气口,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通气管内设有排油通道,多个所述通气管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排油通道连通的排油孔;所述通气管上固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与所述排油通道连通,所述排油管远离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伸出所述通水罐,且所述排油管伸出所述通水罐的部分安装有阀体。本申请具有减少通气管内油液积聚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空压机油气余热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空压机全称空气压缩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电机即通常所说的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压力的装置,是用于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相关技术中的空压机在对空气压缩的过程中,因为电机会做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多的热量。为了节约能源,往往会在空压机的出气口出设置用于回收气流中热量的热量回收装置,热量回收装置一般是包括通水罐,通水罐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通水罐内设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于通水罐内伸出。
将空压机的出气口与通气管连通,通水罐连接于生活用水管路,这样空压机排出的气体在通过通气管的时候会将热量释放至通水罐的水流中,以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空压机排出的气流中热量的回收方式,发明人发现,空压机排出的气流中会存在含有一定的油液,这些油液一般来自于空压机内的机油等,这样在气流进入到通气管后由于通气管的温度较低,使得油液会沾附在通气管内的内壁上,时间久后容易造成通气管内油液的积聚。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热量回收装置内的通气管内容易积聚油液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压机油气余热再利用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压机油气余热再利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压机油气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通水罐和通气管;
所述通水罐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通水罐内,且所述通气管的两端都伸出所述通水罐;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为进气口,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为出气口;
所述通气管内设有排油通道,多个所述通气管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排油通道连通的排油孔;
所述通气管上固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与所述排油通道连通,所述排油管远离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伸出所述通水罐,且所述排油管伸出所述通水罐的部分安装有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流中的油液预冷附着至通气管的内壁后,油液能够通过排油孔、排油通道和排油管排出通气管,这样能够尽可能的避免通气管内产生油液的积聚。
可选的,所述通气管沿所述通水罐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排油管固接于通气管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液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流动,这样有利于油液排出通气管。
可选的,所述通气管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收油槽,多个收油槽沿通气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收油槽与多个所述排油孔一一对应,所述排油孔位于所述收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油槽对油液有一定的收集效果,这样更有利于油液排出通气管;同时提高了通气管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更有利气流中的热量传递至水流中。
可选的,所述通气管内设有多个挡板,多个挡板与多个所述收油槽一一对应,所述挡板朝向所述通气管内气体流动的方向倾斜,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收油槽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以进一步的增加收油槽对油液收集效果,且挡板朝向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设置,可以减少挡板对气流的阻挡,使气流在通气管内的流动更为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4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