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延聚丙烯膜和铝塑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5227.8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8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孟进;范云峰;邸喜强;王莉;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8;B32B27/06;B32B15/20;B32B15/085;C08L23/16;C08L53/00;C08L83/04;C08K3/36;C08L23/12;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花丽 |
地址: | 07105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铝塑膜 | ||
本发明涉及流延聚丙烯膜和铝塑膜,所述聚丙烯流延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粘接层、芯层和热封层,形成所述热封层的材料包括50‑60重量份的无规共聚聚丙烯、30‑40重量份的嵌段共聚聚丙烯、0.7‑3.5重量份的爽滑剂、0.4‑1.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其中,所述爽滑剂包括有机硅酮爽滑剂和酰胺爽滑剂。由上述组分形成的热封层,可以长效稳定的降低热封层的摩擦系数,可以保证铝塑膜热封面在铝塑膜高温熟化后仍具有较低摩擦系数,进而提高铝塑膜的冲深成型性,同时不降低封装强度和透明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延聚丙烯膜和铝塑膜。
背景技术
目前,铝塑膜通常包括铝塑膜CPP(流延聚丙烯膜)层,为了使铝塑膜具有优异的冲深成型性能,通常在铝塑膜表面涂布爽滑涂层降低其摩擦系数,从而提高铝塑膜在模具表面的滑动性能,达到提高成型深度的目的。而爽滑涂层的实施,增加了铝塑膜的加工工序,不具备经济性。
虽然通过在流延聚丙烯膜的层状结构中添加组合物以降低摩擦系数的方式可以改善增加加工工序的问题,但是该方式存在诸多缺陷,具体地,存在在更高的温度熟化时摩擦系数变大、存在组合物的析出污染导辊的问题进而影响加工性能、难以平衡摩擦系数和封装性能的问题、需要较高的添加量才能保持较低的摩擦系数、存在降低CPP膜透明度的风险等缺陷。
因此,有必要对流延聚丙烯膜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延聚丙烯膜,所述聚丙烯流延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粘接层、芯层和热封层,形成所述热封层的材料包括50-60重量份的无规共聚聚丙烯、30-40重量份的嵌段共聚聚丙烯、0.7-3.5重量份的爽滑剂、0.4-1.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其中,所述爽滑剂包括有机硅酮爽滑剂和酰胺爽滑剂。由上述组分形成的热封层,可以长效稳定的降低热封层的摩擦系数,可以保证铝塑膜热封面在铝塑膜高温熟化后仍具有较低摩擦系数,进而提高铝塑膜的冲深成型性,同时不降低封装强度和透明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硅酮爽滑剂的含量为0.5-2.5重量份,所述酰胺爽滑剂的含量为0.2-1.0重量份。上述含量的有机硅酮爽滑剂和酰胺爽滑剂互相配合,可以大幅度降低流延聚丙烯膜的表面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硅酮爽滑剂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100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酰胺爽滑剂的熔点为110-160℃;进一步地,所述酰胺爽滑剂包括低熔点酰胺爽滑剂和高熔点酰胺爽滑剂;所述低熔点酰胺爽滑剂的熔点为110-130℃,所述高熔点酰胺爽滑剂的熔点为140-160℃;进一步地,所述低熔点酰胺爽滑剂与所述高熔点酰胺爽滑剂的质量比为1:(1-2);由此,在高温熟化初期,低熔点酰胺爽滑剂组分可以快速迁移到流延聚丙烯膜表面,达到快速降低摩擦系数的目的;随着熟化时间或存放时间的延长,高熔点酰胺爽滑剂组分可以进一步迁移到流延聚丙烯膜表面,从而保证低摩擦系数的高温长效性。低熔点酰胺爽滑剂和高熔点酰胺爽滑剂互相配合,可以保证流延聚丙烯膜表面低摩擦系数的高温长效性。
进一步地,所述低熔点爽滑剂包括乙撑双油酸酰胺、乙撑双芥酸酰胺的至少一种;所述高熔点爽滑剂包括乙撑双硬脂酰胺、乙撑双月桂酸酰胺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0.1-0.5μm。由此,可以补强流延聚丙烯膜。而且,由于二氧化硅表面含有很多硅羟基,通过极性吸引作用可对酰胺爽滑剂起到固定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其迁移速率,提高低摩擦系数的热稳定性和长效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为乙烯丙烯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熔点为130-145℃,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熔指为4-8g/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5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