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5476.7 | 申请日: | 202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3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饶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小兰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腿部 瘫痪 患者 康复 脚踏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本发明提供一种较为省时省力和提高腿部锻炼效果的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包括:第一支撑架和马达,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马达;第一齿轮,马达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架中部上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二齿轮,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链条,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本发明通过设有调节机构,人们可根据自己身高需求进行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节高度,进而坐在调节机构上对腿部进行康复锻炼,进而方便人们锻炼腿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
背景技术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四到五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二到四级,全瘫,肌力零到一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目前,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的,由监护人或者医护陪同病人进行肌肉恢复训练,活动四肢,或者搀扶病人在路上行走,实践表明,此种康复锻炼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病人需要专人进行监护,导致浪费人力和物力,安全性差,结果并不理想,基于此,需要一种全新的康复锻炼装置,以解决现有中风偏瘫康复锻炼方法导致费工费力、效果差的问题。
综上所述,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较为省时省力和提高腿部锻炼效果的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腿部康复锻炼方法费时费力和效果较差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较为省时省力和提高腿部锻炼效果的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神经内科腿部瘫痪患者用的康复脚踏车,包括:
第一支撑架和马达,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马达;
第一齿轮,马达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
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架中部上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
第二齿轮,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
链条,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
第一活动杆,第一转轴两侧均设有第一活动杆;
第二转轴,两根第一活动杆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
脚踏板,两根第二转轴上均设有脚踏板;
调节机构,第一支撑架中部上侧设有调节机构;
把手机构,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把手机构。
可选地,调节机构包括:
座椅,第一支撑架中部上侧滑动式设有座椅;
第三转轴,第一支撑架中部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
第一把手,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一把手;
第二活动杆,第一支撑架中部上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座椅和第一把手均与第二活动杆接触配合;
支撑杆,第一支撑架中部对称设有支撑杆,第二活动杆与支撑杆滑动式连接;
第一压缩弹簧,两根支撑杆上均绕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动杆和第一支撑架连接。
可选地,把手机构包括:
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架;
第四转轴,第二支撑架上侧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
第二把手,第四转轴两侧均设有第二把手;
第三活动杆,第二支撑架上部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杆,第三活动杆与第二把手接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小兰,未经饶小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5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