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语音的身份认证反欺诈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5826.X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1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融至信(北京)征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孟阿妮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语音 身份 认证 欺诈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语音的身份认证反欺诈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待确认身份用户的基础信息、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画像标签集合;采集语音交互通话信息;进行问题特征筛选,获得待确认身份用户的回答问题集合;生成第一比对结果;生成第二比对结果;判断第一比对结果和第二比对结果是否均比对成功;若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笔对结果均未比对成功,将通话声纹信息上传至黑名单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筛选,确定待确认身份用户的实际身份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依赖人工和单一AI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人工判别主观性过强,单一AI技术确认欺诈准确率不高、科学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语音的身份认证反欺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信贷业务逐渐走向线上,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欺诈风险,特别是盗用其他身份信息来借款的欺诈行为,随着大数据、AI等技术的发展,借助图像、语音、对话、大数据技术来解决身份确认和是否欺诈的问题,成为金融科技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目前通过电话向用户发起身份一致性认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客服询问问题的方式或单一的AI技术来识别,具有明显的缺陷。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存在依赖人工和单一的AI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人工判别主观性过强,单一AI技术确认欺诈准确率不高、科学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语音的身份认证反欺诈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依赖人工和单一的AI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人工判别主观性过强,单一AI技术确认欺诈准确率不高、科学性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建立用户画像,通过智能语音交互和多项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身份认证及欺诈辨别,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度及反欺诈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语音的身份认证反欺诈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语音的身份认证反欺诈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大数据和用户授权意向,采集待确认身份用户的基础信息、行为数据;根据所述基础信息和所述行为数据,构建所述待确认身份用户的用户画像标签集合;基于大数据,采集所述待确认身份用户的语音交互通话信息;基于待确认问题集合,对所述语音交互通话信息进行问题特征筛选,获得所述待确认身份用户的回答问题集合;将所述回答问题集合输入所述用户画像标签集合进行信息比对,生成第一比对结果;基于说话人确认技术,将所述待确认身份用户的通话声纹信息与所述用户画像标签集合中的实际采集声纹信息进行比对,生成第二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和所述第二比对结果是否均比对成功;若所述第一比对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比对结果均未比对成功,基于说话人辨认技术,将所述通话声纹信息上传至黑名单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筛选,确定所述待确认身份用户的实际身份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融至信(北京)征信有限公司,未经百融至信(北京)征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58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