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化合物及包括其的混合物、组合物和有机电子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0793.8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晶尧;张晨;李涛;何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54 | 分类号: | C07C211/54;C07C211/58;C07C211/61;C07D333/76;C07D307/91;C07D209/88;C07D209/56;C07D333/50;C07D491/048;C07D307/77;C07D495/04;C09K11/06;H10K85/6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孔翰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化合物 包括 混合物 组合 有机 电子器件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本申请的有机化合物通过芴‑苯环‑三芳胺结构,及苯环上引入茚满基使其具备电子阻挡特性,且通过非共轭与共轭基团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高芴和三芳胺的空穴传输特性,提高含此有机化合物的器件的激子利用率和稳定性,发光效率和寿命。另,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包括所述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组合物和有机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合成上具有多样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以及优良的光学与电学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光电器件(例如平板显示器和照明)的应用方面具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工作电压低、面板厚度薄等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电致发光现象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具有正极与负极以及在它们中间包含有机物层的结构。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与寿命,有机物层具有多层结构,每一层包含有不同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在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由正极向有机物层注入空穴,由负极向有机物层注入电子,当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相遇时形成激子,该激子跃迁回基态时发出光。这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广视角、高对比度、高响应性等特性。
OLED器件除了发光层之外,还需要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等涉及空穴传输的功能层,以便实现空穴、电子的平衡传输以及空穴、电子在发光层的复合,以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为了实现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除了开发高性能的发光层材料外,相应的电子阻挡层材料的开发也很重要。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特别是红光OLED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新型电子阻挡层材料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旨在改善现有有机电子器件发光效率低及寿命短的问题。
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如通式(1)所示的结构:
其中:
Ar1、Ar2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环原子数为6至40的芳香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环原子数为5至40的杂芳香基团或非芳香环系;
R1、R2独立选自-H、-D、或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或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或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或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烷基、或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烷氧基、或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硫代烷氧基、或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环状烷基、或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环状烷氧基、或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环状硫代烷氧基、或甲硅烷基、或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或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或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基、硫氰酸酯基、异硫氰酸酯基、羟基、硝基、胺基、-CF3、-Cl、-Br、-F、-I、或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至60的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至60的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至60的芳氧基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5至60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R1、R2相互连接成环或不成环。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混合物,包括上述有机化合物及至少一种有机功能材料,所述有机功能材料选自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阻挡材料、空穴阻挡材料、发光材料、主体材料、客体材料或有机染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0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播广播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显示设备及平面拟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