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密算法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2980.X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7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陶文伟;吴金宇;杨俊权;胡荣;苏扬;仇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14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伍健聪 |
地址: | 5106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算法 确定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加密算法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的加密需求构建初始混合加密算法;所述混合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利用所述对称加密算法对待传输的数据明文进行加密,生成数据密文,并利用所述非对称算法对所述对称算法进行加密,生成密钥;
将所述数据密文和所述密钥发送至接收方设备,以使所述接收方设备根据所述密钥对所述数据密文进行解密;
获取加解密测试结果,并根据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确定目标加密算法;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包括利用所述初始混合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的安全测试结果和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解密时的安全性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确定目标加密算法,包括:
判断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是否满足预设的测试条件;
若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满足所述预设的测试条件,则将所述初始混合加密算法确定为目标加密算法;
若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不满足所述预设的测试条件,则重新构建所述初始混合加密算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性测试结果包括:混淆扩散性测试结果、加解密速率测试结果;所述判断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是否满足预设的测试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混淆扩散结果是否达到预设的混淆扩散设定阈值;
若所述混淆扩散性结果达到所述预设的混淆扩散设定阈值,则判断所述加解密速率测试结果是否达到预设的速率阈值;
若所述加解密速率测试结果达到预设的速率阈值,则所述加解密测试结果满足所述预设的测试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加密算法包括改进AES对称加密算法,所述利用所述对称加密算法对待传输的数据明文进行加密,生成数据密文,包括:
将初始密钥和所述待传输的数据明文传输至改进AES对称加密算法中,确定所述改进AES对称加密算法的每一轮子密钥;所述每一轮子密钥包括多个元素,且所述元素与前一轮子密钥和/或所在轮子密钥中的至少两位元素相关;
确定所述每一轮子密钥的S盒变换顺序,并对所述每一轮子密钥进行S盒变换、行移位和列混淆,直至达到预设迭代次数,输出所述数据密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改进AES对称加密算法的每一轮子密钥,包括:
执行密钥获取操作;所述密钥获取操作包括:根据所述初始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和第四个元素确定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N个元素和所述初始密钥中的第N+1个元素确定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N+1个元素,得到所述第一轮子密钥;N为正整数;
将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作为新的初始密钥,并返回执行所述密钥获取操作,直至到达所述预设的迭代次数,得到所述每一轮子密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改进AES对称加密算法的每一轮子密钥,包括:
执行密钥获取操作;所述密钥获取操作包括:根据所述初始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和第四个元素确定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根据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N个元素和所述初始密钥中的第N+1个元素确定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N+1个元素,得到所述第一轮子密钥;N为正整数;
将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作为新的初始密钥,并返回执行所述密钥获取操作,得到第二轮子密钥;
根据第M-1轮子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和第四个元素确定第M轮子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根据所述第M轮子密钥中的第K个元素和所述M-1中的第K+1个元素确定所述第M轮子密钥中的第K+1个元素,得到所述第M轮子密钥;M为大于等于3的奇数,且K为正整数;
根据第H-2轮子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和第H-1中的第一个元素确定第H轮子密钥中的第一个元素;根据所述第H-2轮子密钥中的第L个元素和所述H-1密钥中的第L个元素确定所述第一轮子密钥中的第N+1个元素,得到所述第H轮子密钥;所述H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且L为正整数,直至到达所述预设的迭代次数,得到所述每一轮子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29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