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6346.3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筱;谭强;朱必武;彭德平;苏海;白星;陈宇强;刘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辉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10 | 代理人: | 刘莉茜 |
地址: | 4111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一体化 连续 压铸 成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包括履带输送机构和多个子模机构,子模机构上设有侧抽芯机构,并公开了以下压铸方法:子模机构移至第一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相邻的两子模机构隔断,压射机构与子模机构对接;子模机构移至第二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第一工位上的子模机构隔断并与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连通,压射机构压入金属溶液;子模机构移至第三工位,侧抽芯机构使第三工位上的子模机构与第二工位上的子模机构连通,压射机构与子模机构分离。通过多个子模机构和连通或隔断两相邻的子模机构的侧抽芯机构,实现分段式连续压铸,实现巨大部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巨大部件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尤其涉及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压铸作为一种金属加工工艺,应用广泛。现有的巨大部件,由于体积庞大,通常采用分体压铸后焊接。采用上述方式形成的巨大部件较一体成型的部件强度低,生产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其通过沿履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子模机构和连通或隔断两相邻的子模机构的侧抽芯机构,实现分段式连续压铸,实现巨大部件的一体化生产,提高巨大部件的强度。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包括模具装置,所述模具装置包括履带输送机构和多个在所述履带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子模机构,所述子模机构上设有使其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子模机构连通或隔断的侧抽芯机构。
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履带输送机构在输送方向上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多个所述子模机构依次移至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侧抽芯机构在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一工位时使其与相邻的两所述子模机构隔断,所述侧抽芯机构在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二工位时使其与第一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隔断以及与第三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连通,所述侧抽芯机构在所述子模机构移至第三工位时使其与第二工位上的所述子模机构连通。
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子模机构上形成有子模腔和两与所述子模腔连通的开口,两所述开口使所述子模腔外露于相邻的两所述子模机构,所述子模机构上设有两所述侧抽芯机构,两所述侧抽芯机构分别启闭两所述开口;所述侧抽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子模机构上的第三动力机构、在所述第三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启闭所述开口的侧型芯;所述下模上设有朝所述上模方向顶出铸件的顶出机构,所述子模机构上形成有冷凝管道。
如上所述的轻合金一体化连续压铸成型装置,所述履带输送机构包括下履带和可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履带的上履带;所述子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履带上的下模和设置在所述上履带上的上模;所述上履带输送方向上的两端朝上倾斜形成第一上斜面和第二上斜面;所述下履带输送方向上的两端朝下倾斜形成第一下斜面和第二下斜面,所述第一上斜面与所述第一下斜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上斜面与所述第二下斜面相对设置,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三工位位于所述第一下斜面与所述第二下斜面之间;移至所述第一上斜面的所述上模与移至所述第一下斜面的所述下模在输送方向上逐渐贴合;移至所述第二上斜面的所述上模与移至所述第二下斜面的所述下模在输送方向上逐渐分离;移至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以及所述第三工位上的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63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