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救援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7439.8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3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关玉金;杨杰;刘连荣;陈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铭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B66D1/74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许松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救援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救援机器人,属于救援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深井救援机器人,包括车框体,本发明照明摄像灯和电机能实现全程照明环境下进行监控救援,同时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导向装置与固定装置与深井内壁的变化贴合连接,电机正转时,使第一导轮能贴合深井内壁进行导向,当电机反转时,第二凸块推板被推动,使齿条能一起移动,从而使绕盘转动并使安全绳一端下落,然后通过圆形带套在被困难者的肩窝内,然后电机继续正转时,两组锥形块脱离与深井的固定,第一导轮能继续进行导向,而圆形带能通过安全绳被收纳卷起而提升,使患难者姿态处于竖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井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深井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属于高危工作,技工被投放在深井内工作时往往会因各种复杂的环境导致身体虚脱等意外事故发生,以往的救援方式通过吊升设备放下绳索来进行救援任务,但是,地面的工作人员始终无法对井内的情况了解,因此,救援任务非常困难,如继续使用工作人员进入深井救援,可能会造成更大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井救援机器人,通过智能监控手段,控制吊装设备吊装救援机器人的车体移动部位的上端进入深井内部,通过车体的移动机构装置沿深井内壁稳定移动或者是固定于深井内壁,并通过照明和摄像系统,同时反馈地面,做到智能化救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深井救援机器人,包括车框体,所述车框体上表面开设有一组安装槽,所述车框体底面开设有转槽,且沿所述转槽圆周处的车框体开设有一组第一通槽、一组第二通槽,所述车框体上表面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端固定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输出端贯穿车框体,并转动连接有导向装置和固定机构,所述导向装置套接于第一通槽内,所述固定机构套接于第二通槽内,所述固定机构转动连接有安全带机构,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卸安装有监控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车框体,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有两组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分别与导向装置和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有一组第一导向罩,所述第一导向罩套接于第一通槽内,一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均固定设有顺纹丝杆,所述顺纹丝杆贯穿第一导向罩,并螺纹套接有第一凸块推板,所述第一导向罩内壁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凸块推板滑动设于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一凸块推板侧表面固定设有一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贯穿第一导向罩另一端,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顺纹丝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挡板,所述顺纹丝杆和第一挡板内滑动卡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转动设有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弹簧两端与第一挡板、第一导轮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一组第二导向罩,所述第二导向罩套接于第二通槽内,另一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均固定设有逆纹丝杆,所述逆纹丝杆贯穿第二导向罩,并螺纹套接有第二凸块推板,所述第二导向罩内壁开设有第二导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块推板滑动设于第二导槽内,所述第二凸块推板侧表面固定设有两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贯穿第二导向罩另一端,并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侧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板内活动插设有第二导轮,所述第二弹簧两端与滑板、第二导轮固定连接;
所述车框体底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叠合连接,所述第二推杆另一端固定设有锥形块。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上表面固定设有弧形提把,所述弧形提把可拆卸连接有吊升设备。
优选地,所述安全带机构包括有一组齿条,所述齿条上表面与第二凸块推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有绕盘,所述绕盘外表面盘绕有安全绳,所述绕盘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表面与车框体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安全绳底端固定连接有圆形带。
优选地,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底座底端固定设有照明摄像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铭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铭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7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