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8020.4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9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姚清松;王大海;陈宏鑫;姜建锋;常东明;马铸;刘亚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朱月明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三维 地质模型 岩溶 地区 灌注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施工准备模块利用施工准备装置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通过超前钻探模块利用超前钻探设备获取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利用中央处理器协调控制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系统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步骤二,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所述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包括:
(2.1)获取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根据所述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生成三维岩溶储层模型;
(2.2)根据所述三维岩溶储层模型,得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及隐向量,根据所述隐向量,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数组;
(2.3)根据所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获取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的真实概率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的真实概率;
(2.4)根据所述具有n个二维数组的数据集的真实概率和三维地质模型数组的真实概率,得到三维地质模型;将得到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2.5)利用真值发现算法计算所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根据所述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判断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是否可靠;若可靠,则输出三维地质模型;
步骤三,通过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施工图构建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
步骤四,通过模型导入模块利用模型导入程序将所述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导入至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的建立,令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直观显示于模型图上;
步骤五,通过旋挖灌注桩施工模块利用灌注桩施工装置根据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图进行相应的旋挖灌注桩施工;通过桩基检测模块利用检测设备对施工完成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桩基进行检测验收;
步骤六,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旋挖灌注桩施工数据以及桩基检测结果;
步骤七,通过更新显示模块利用高清显示器对获取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数据、三维地质模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旋挖灌注桩施工数据以及桩基检测结果的实时数据进行更新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5)中,所述根据网格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度判断三维地质模型是否可靠还包括:
若所述三维地质模型不可靠,则重新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数组,得到最终的三维地质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通过灌注桩三维模型构建模块利用模型构建程序根据施工图构建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包括:
(1)在Restation软件中导入工程单体桩位平面布置图;
(2)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配筋的设计技术要求,绘制桩及相应规格的钢筋笼,建立混凝土灌注桩三维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BIM三维地质模型的岩溶地区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的建立后,还包括利用混凝土灌注桩工程BIM施工模型进行图纸会审、桩长控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交底、工程造价和4D进度模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80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