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枪热管理装置、方法及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8948.2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0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辉;郭水保;姜代平;吴延宇;刘珊;袁鑫科;张帆;张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虞浩;黄健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管理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枪热管理装置、方法及充电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枪热管理装置包括:充电枪以及热管理回路,其中,热管理回路包括冷却管路、热管理模块以及换热部,热管理模块与换热部通过冷却管路连接,而热管理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以及第一热交换模块,第一热交换模块用于在第一工况下对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在第二工况下对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其中,第一工况下的第一工作温度低于第二工况下的第二工作温度,并且,换热部设置于充电枪中,以满足在保证充电功率的前提下,无需增大充电枪中线束直径,降低充电枪重量的目的,进而提高用户充电体验感的设计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枪热管理装置、方法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人们对配套基础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对充电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随着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和材料的改善,汽车充电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短,充电的功率要求也越来越大。而同线径线束中的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热量也越多,同功率随着线束线径增大其产生的热量越少,为了提高负载的能力,同时满足线束的温度要求,不得不将线径扩大以达到使用的要求。
可见,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充电枪上的线束线径也需要越做越大,这就导致了客户充电枪整体的重量随之增大。随着充电枪的增重,用于在插拔充电枪时,操作越来越困难,进而导致客户体验也越来越差,甚至会出现些部分用户无法插拔枪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热管理装置、方法及充电桩,以在保证充电功率的前提下,达到减小充电枪中线束直径,降低充电枪重量的目的,进而提高用户充电体验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热管理装置,包括:充电枪以及热管理回路;
所述热管理回路包括冷却管路、热管理模块以及换热部,所述热管理模块与换热部通过所述冷却管路连接;
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片以及第一热交换模块,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用于在第一工况下对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在第二工况下对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第一工况下的第一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工况下的第二工作温度;
所述换热部设置于所述充电枪中,以在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流经所述换热部时,对所述充电枪中的线束进行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热交换模块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在所述第一工况下启动,以对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二热交换模块,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用于在第三工况下对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三工况下的第三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工况下的所述第一工作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热交换模块包括半导体辅热片,所述半导体辅热片用于在所述第三工况下对所述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热管理回路还包括:出口温度传感器以及进口温度传感器;
所述出口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部的出口,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部的进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热管理回路还包括:冷却液容器以及液泵;所述冷却液容器的进口与所述热管理模块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却液容器的出口与所述液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液泵的出口与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冷却液容器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液泵用于为冷却液在所述热管理回路中流动提供动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热管理回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泵与所述进口温度传感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8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