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盐促生的假单胞菌RL-WG26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9055.X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相;郭建夫;翁丽云;王冠;郭珍招;章乐乐;胡汉桥;胡贤燚;张宇轩;任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A01P21/00;B09C1/10;C12R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盐促生 假单胞菌 rl wg26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盐促生的假单胞菌RL‑WG26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于2021年9月27日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56。本发明研究表明,该耐盐促生菌RL‑WG26菌株能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非耐盐水稻的耐盐促生能力,将该菌株制成水稻耐盐促生剂,注入水稻幼苗根际土壤中,能明显提高水稻的存活率和株高,显著减缓水稻的离子毒害,对水稻的根长、根面积、根体积均有促进作用,减缓了盐害现象;并且在非盐胁迫下,施加RL‑WG26菌株后水稻的根长和根面积都高于对照组,表明在非盐胁迫下施加RL‑WG26菌株后能促进水稻的生长,有助于提高水稻的耐盐性,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耐盐促生的假单胞菌RL-WG26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些年以来,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强,引起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发生消融,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威胁,田地遭受海水倒灌,而中国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大,加上农民不合理的耕种和灌溉,盐渍化加剧,海滨盐碱地不断增多,导致可种植粮食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现在盐碱地的存在与大量增加,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土地资源,因此如何利用盐碱地已然是现在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盐碱地的利用上,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施行。将治理和改良方法分为物理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水利改良四大类。其中,生物改良多是植树造林,种植耐盐的树木,抗盐性强的植物,防风固沙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构造、增强土壤的肥力,从而有效地防止土壤盐分在地表土中的积聚;还使用微生物菌肥,降低土壤碱性,采用菊芋、海葵新品种,建立种植带都是目前可行的措施。
而微生物中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指自由生活在土壤或附生于植物根系的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及其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并能抑制有害生物的有益菌类。现有报道的PGPR在改善盐土、促进植物耐盐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和固氮菌属(Azotobacter)等菌株筛选上,并对它们在不同植株作物上研究较多。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目前只针对番茄的耐盐促生长上研究较多,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耐盐促生菌菌株B9,能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番茄的耐盐促生能力,将该菌株制成的番茄耐盐促生剂,能明显增大番茄的株型,促进番茄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减缓了盐害现象,从而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有助于提高番茄的耐盐性。然而所述耐盐促生的菌株B9耐盐能力较弱,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水稻盐渍土壤修复以及耐盐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上还少有研究,在盐碱地的利用和开发上,有必要研究出新的水稻耐盐的根际促生菌,为盐碱地的利用提供更多更高效的耐盐促生菌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耐盐的根际促生菌,为盐碱地的利用提供更多更高效的耐盐促生菌选择。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盐促生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RL-WG26菌株。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耐盐促生剂。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菌株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
一种耐盐促生菌RL-WG26菌株,所述菌株于2021年9月2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菌种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956。
具体地,所述菌株的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90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