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凹槽承力板及其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0051.3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旭 |
主分类号: | E04C2/08 | 分类号: | E04C2/08;E04C2/30;E04C2/32;E04B2/00;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槽 承力板 及其 组装 建筑物 节点 墙体 方法 | ||
凹槽承力板及其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传统的建筑楼板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为主。楼板施工需要支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过程,工艺复杂,施工工期长。同时还大量使用水泥、砂石等高能耗建筑材料给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凹槽承力板,其组成包括平面钢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平面钢板两侧折弯形成一体化承力边,位于两侧的所述的承力边之间的所述的平面钢板上具有一组凹槽,所述的承力边上具有一组组装孔,所述的凹槽承力板两端具有固定孔或者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的两端具有端梁,所述的端梁上具有端梁固定孔。本发明用于建筑工程的墙体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房屋建筑中使用的一种新型楼板,也可以用做墙体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楼板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为主。楼板施工需要支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过程,工艺复杂,施工工期长。同时还大量使用水泥、砂石等高能耗建筑材料给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可回收利用的新型钢板楼板,也可用于墙体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凹槽承力板,其组成包括平面钢板,所述的平面钢板两侧折弯形成一体化承力边,位于两侧的所述的承力边之间的所述的平面钢板上具有一组凹槽,所述的承力边上具有一组组装孔,所述的凹槽承力板两端具有固定孔或者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的两端具有端梁,所述的端梁上具有端梁固定孔。
所述的凹槽承力板,所述的组装孔为水平组装孔或者直角组装孔,所述的水平组装孔位于所述的承力边的腰部位置,所述的直角组装孔位于所述的承力边的两侧位置,所述的水平组装孔或者所述的直角组装孔双排对称排列或者双排错位排列。
所述的凹槽承力板,所述的凹槽为盲口凹槽,所述的盲口凹槽的深度为15-70mm,所述的盲口凹槽的宽度为20-180mm,所述的盲口凹槽的中心距为40-360mm。
所述的凹槽承力板,所述的凹槽为开口凹槽,所述的开口凹槽的板厚、凹槽中心距、凹槽高度的对应关系为:板厚1.3-2.2mm,凹槽中心距180-320mm,凹槽高度50-150mm;板厚2.2-3.2mm,凹槽中心距200-450mm,凹槽高度70-200mm;板厚3.2-5.0mm,凹槽中心距280-700mm,凹槽高度80-300mm。
所述的凹槽承力板,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的长度为2-38m,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的宽度为0.5-1.8m,所述的承力边的高度为80-500mm,所述的组装孔和所述的固定孔直径为8.5-26mm。
所述的凹槽承力板,所述的端梁为所述的平面钢板折弯形成的一体端梁或者板材焊接形成的端梁,所述的凹槽承力板为平面式凹槽承力板或者直角式凹槽承力板,所述的承力边的横截面为槽型或者C型或者多边形。
使用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组装楼板的方法,平面式凹槽承力板平铺排列,所述的平面式凹槽承力板相互间通过水平组装孔螺纹件连接形成平面楼板。
使用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 两块平面式凹槽承力板通过水平组装孔螺纹件直线连接形成平面墙体;或者两块平面式凹槽承力板通过水平组装孔和直角组装孔在水平直角位置螺纹件连接形成L形节点墙体。
使用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 三块平面式凹槽承力板通过水平组装孔和直角组装孔螺纹件直角连接形成T形节点墙体;或者一块平面式凹槽承力板和一块直角式凹槽承力板通过承力边组装孔在水平直角位置螺纹件连接形成T形节点墙体。
使用所述的凹槽承力板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 四块平面式凹槽承力板通过水平组装孔和直角组装孔螺纹件直角连接形成十字形节点墙体;或者二块平面式凹槽承力板和一块直角式凹槽承力板通过承力边组装孔在水平直角位置螺纹件连接形成十字形节点墙体。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旭,未经刘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0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模型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