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0216.7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6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赵胜雷;吴银河;张进成;刘爽;宋秀峰;王中旭;段小玲;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205;H01L29/20;H01L29/10;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王萌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沟道 结构 电子 迁移率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衬底(1)、成核层(2)、缓冲层(3)、复合沟道层(4)、势垒层(5),所述势垒层(5)上面设有源极(6)、漏极(7)和栅极(8),所述栅极(8)位于所述源极(6)和所述漏极(7)之间,所述势垒层(5)、源极(6)、漏极(7)和栅极(8)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钝化层(9);其中,
所述复合沟道层(4)包括位于底层的GaN层,和位于所述GaN层上的若干AlGaN层,所述源极(6)和所述漏极(7)自所述势垒层(5)上表面向下延伸至所述复合沟道层(4)中的GaN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沟道层(4)中的若干AlGaN层中的Al组份自下而上依次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沟道层(4)中GaN层的厚度为50-200nm,每层AlGaN材料的厚度为5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垒层(5)的材料为AlGaN,且其Al组分大于所述复合沟道层(4)中最上层AlGaN层的Al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的材料为蓝宝石、碳化硅、硅或者氮化镓体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3)和所述复合沟道层(4)之间还包括背势垒层(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势垒层(10)的材料为AlGaN,其中,Al组分为0.05-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6)和所述漏极(7)的材料采用Ti/Al/Ni/Au或者Ti/Al/Mo/Au的金属组合,以与所述复合沟道层(4)形成欧姆接触。
9.一种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衬底上依次淀积成核层和缓冲层;
S2:在所述缓冲层上淀积一层GaN层,并在GaN层上一次淀积若干层AlGaN层,以形成复合沟道层;
S3:在所述复合沟道层上淀积势垒层;
S4:在所述势垒层上制备源极、漏极以及栅极;
S5:在整个器件表面形成钝化层,并引出电极,以得到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复合沟道结构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后、S2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背势垒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02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风速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企业挖掘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