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倒坞墩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1534.5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5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强;秦永辉;刘骥峰;顾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5/02 | 分类号: | B63C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普冰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倒坞墩 | ||
本发明公开了可倒坞墩,包括底座、对称设置于底座上方两侧的可倒立柱、设置于底座上方的辅助撑杆、拉绳;所述可倒立柱与底座销轴连接,两侧的可倒立柱与辅助撑杆之间通过拉绳连接;在需要滚装前,松开两侧的拉绳使得可倒立柱倾倒从而放置呈水平,在完成滚装后,通过拉绳将两侧的可倒立柱拉起并且使得两者呈现共线状态,其中,两侧的可倒立柱通过多组螺栓、螺母连接固定,两侧的可倒立柱底部通过多组螺栓、螺母与底座连接;有益效果是,在船台布墩时,将影响滚装移船的水泥坞墩全部换成本发明的可倒坞墩,在滚装前,通过人工放倒可倒立柱,此可倒立柱不影响下水横梁通过;在滚装移船完成后,再通过人工将可倒立柱合并锁紧,即可完成船台布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安装连接使用技术领域,特别是可倒坞墩。
背景技术
船舶在使用前通常是分段进行安装的,即船艏及船艉在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组装,但是目前使用的安装方式通常是采用在船艏及船艉设置水平船台,水平船台在仅有两路滑道,采用小车顶升滚装至浮船坞的下水工艺方案,在船台布墩时有如下特点:1、由于一般船舶艏、艉部线型均较“瘦”,需要借助工装下水横梁将船舶艏、艉重量挑起;2、货舱区域,在水平船台两路滑道中间仍布置有大量的水泥坞墩承载货舱区重量;3、滑道上有供小车顶升用的专用搁架。
在小车顶升滚装移船时,无论船舶向船艏或船艉方向滚装移动,两路滑道中间的水泥坞墩与下水横梁均存在干涉,影响移船;在滚装移船前,必须将中间的大量水泥坞墩撤除后才能移船,工作量巨大;而且在船舶滚装下水后,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布墩,如同条线的半岛船滚装移动至整船建造位置后,两路滑道中间的水泥坞墩又需人工转运至船底进行布墩,影响船舶建造效率。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布墩方式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船舶滚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由于目前在对船舶进行滚装使用时,其存在较大的缺陷,需要人们不停的布墩拆墩,使用不便,效率比较低,不便于人们长久进行使用,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倒坞墩,无需人们不停的布墩拆墩,在使用时直接将坞墩放下即可,不需要使用时直接将坞墩收起即可,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小,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可倒坞墩,包括底座、对称设置于底座上方两侧的可倒立柱、设置于底座上方的辅助撑杆、拉绳;所述可倒立柱与底座销轴连接,两侧的可倒立柱与辅助撑杆之间通过拉绳连接;在需要滚装前,松开两侧的拉绳使得可倒立柱倾倒从而放置呈水平,在完成滚装后,通过拉绳将两侧的可倒立柱拉起并且使得两者呈现共线状态,其中,两侧的可倒立柱通过多组螺栓、螺母连接固定,两侧的可倒立柱底部通过多组螺栓、螺母与底座连接。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板、对称设置于第一底板上方两侧的第一侧板、横向设置于两侧的第一侧板之间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端立板、横向设置于两侧的第一侧板上方且左右对称设置的斜封板、纵向设置于两侧的第一侧板上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多个第一肘板、设置于多个第一肘板上的第一斜板、设置于第一侧板上方的第一顶板、设置于第一顶板下方左右两侧的连接轴,所述斜封板设置于端立板上方,所述第一顶板设置于第一肘板、第一斜板、斜封板上方,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斜封板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顶板上方四周设有第一安装孔。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底座由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端立板、斜封板、第一肘板、第一斜板、第一顶板、连接轴焊接而成。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顶板上位于四周的第一安装孔内还设有四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螺栓,其上还设有卡板,所述卡板与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卡板截面呈“7”字形,其一侧为内安装有螺纹套的圆柱体,另一侧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其为多面体的一侧与卡板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1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