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隆起部的导引针及相关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2193.3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4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J·K·S·奈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进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隆起 导引 相关 系统 方法 | ||
一种导管系统可以包括导管适配器,该导管适配器可以包括远侧端、近侧端和延伸穿过导管适配器的远侧端与导管适配器的近侧端的内腔。导管系统可以包括设置在导管适配器的内腔内的隔件组件。导管系统可以包括从导管适配器的远侧端延伸的导管。导管系统可以包括导引针,该导引针可以包括近侧端、尖锐的远侧梢端和设置在近侧端与尖锐的远侧梢端之间的隆起部。导引针的近侧端可以固定在导管系统的针毂部内。响应于隆起部接触隔件组件,导引针的尖锐的远侧梢端被设置在导管的远侧端的远侧。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1月16日提交的题为具有隆起部的导引针及相关系统和方法(INTRODUCER NEEDLE HAVING A BUMP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3/114,276号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血管通路装置、系统和方法。特别地,本公开涉及包括隆起部的导引针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导管通常用于多种输注疗法。导管可以用于将生理盐水溶液、各种药物、全肠外营养输注液或其他流体输注到患者体内。导管也可以用于从患者体内抽取血液用于诊断或其他目的。
常见类型的导管是“套针”式的外周静脉内导管(“PIVC”)。顾名思义,套针式的外周静脉内导管可以安装在具有尖锐远侧梢端的导引针上。外周静脉内导管和导引针可以组装成使得导引针的远侧梢端延伸超过外周静脉内导管的远侧梢端,其中针的斜面向上背向于患者的皮肤。外周静脉内导管和导引针通常以浅角度穿过皮肤插入到患者的脉管系统中。
为了验证导引针和/或外周静脉内导管在血管中的正确放置情况,临床医生通常确认导管组件的回流腔中存在血液“闪回”情况。一旦已经确认针的放置情况,临床医生就可以移除导引针而将外周静脉内导管留置就位以备将来进行流体输注。
本文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所有缺点或仅在诸如上述环境的环境中操作的实施方式。而是,仅提供此背景来说明可以实践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方案的一个示例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血管通路装置、系统和方法。特别地,本公开涉及包括隆起部的导引针及相关系统和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导管适配器,该导管适配器可以包括远侧端、近侧端和延伸穿过导管适配器的远侧端与导管适配器的近侧端的内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设置在导管适配器的内腔内的隔件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件组件可以包括隔件和/或隔件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从导管适配器的远侧端延伸的导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系统可以包括联接到导管适配器的近侧端的针毂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系统可包括导引针,该导引针可以包括近侧端、尖锐的远侧梢端和设置在近侧端与尖锐的远侧梢端之间的隆起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针的近侧端固定在针毂部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隆起部接触隔件组件,导引针的尖锐的远侧梢端设置在导管的远侧端的远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针的尖锐远侧梢端可以包括斜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隆起部与隔件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导管的远侧端与导引针的斜面的近侧端之间的定位距离(lie distance)。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件组件可以包括近侧端,并且隆起部可以与隔件组件的近侧端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隆起部可以在隔件组件的近侧并与隔件组件间隔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隆起部可以与隔件组件相距不超过2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针可以包括在隆起部远侧的凹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组件可以包括从导管适配器向外延伸的翼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组件可以包括从针毂部向外延伸的桨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桨座可以包括唇缘,该唇缘构造为邻接翼部并且防止翼部相对于桨座向近侧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翼部可以构造为相对于桨座向远侧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克顿·迪金森公司,未经贝克顿·迪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2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