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黏滞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2203.3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韩鹏飞;唐璐;沈卓;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F16F9/32;F16F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散热 功能 阻尼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黏滞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驱动杆、换热装置、散热管、驱动水泵;活塞设置在缸体之内,并且在缸体内盛有阻尼介质,驱动杆与活塞连接,换热装置内部盛有冷却介质并设置在缸体的外壁上;换热装置具有出口和入口,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出口和入口上,驱动水泵设置在散热管上,以驱动换热装置内的冷却介质从出口进入散热管,并流经散热管进行散热后,从入口回到换热装置中,驱动杆与驱动水泵传动连接,用以为驱动水泵提供工作动力。其能够实时对阻尼介质进行冷却,使阻尼介质的粘度和能耗效率得到保证,同时还能够避免缸体内部的压强增加,不仅能够防止爆缸现象的出现,而且还能够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黏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黏滞阻尼器是一种速度相关型耗能减震装置,具有耗能能力强,行程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大型钢结构等结构减振领域。黏滞阻尼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挤压阻尼介质,使其高速流过活塞上的小孔,在流动过程中产生能量损失,将外界的动能转化为阻尼介质的热能,从而减轻地震、强风等较大荷载对结构的破坏。但对于黏滞阻尼器本身而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果较长时间持续处于地震和强风工作工况时,由于黏滞阻尼器活塞和缸体的长期高速运行将转化出大量的热能,使黏滞阻尼器内部介质温度升高,进而导致阻尼介质粘度和耗能效率降低,同时还会造成缸体内部压强的增加导致密封系统寿命缩短,或阻尼器爆缸的现象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黏滞阻尼器,能够实时对阻尼介质进行冷却,使阻尼介质的粘度和能耗效率得到保证,同时还能够避免缸体内部的压强增加,不仅能够防止爆缸现象的出现,而且还能够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黏滞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驱动杆、换热装置、散热管、驱动水泵;
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之内,并且在所述缸体内盛有阻尼介质,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活塞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缸体内做直线往复运动,以使活塞挤压所述阻尼介质,所述换热装置内部盛有冷却介质并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外壁上,以使所述冷却介质能够吸收所述缸体的热量;
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出口和入口,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出口和所述入口上,所述驱动水泵设置在所述散热管上,以驱动所述换热装置内的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出口进入所述散热管,并流经所述散热管进行散热后,从所述入口回到所述换热装置中,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驱动水泵传动连接,用以为所述驱动水泵提供工作动力。
较优地,包括连接套筒、第一齿轮、第一链轮、第一连接轮、第二齿轮、第二链轮、第二连接轮和第一链条;
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二连接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第一链轮具有第一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内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轮上,所述第二链轮具有第二内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内孔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轮上,所述第一链条环绕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一链条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杆作直线往复运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沿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往复旋转;
在所述第一内孔的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棘齿,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棘齿沿所述第一内孔的周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二内孔的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棘齿,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棘齿沿所述第二内孔的周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一连接轮上设置有第一棘爪、所述第二连接轮上设置有第二棘爪,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驱动水泵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2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