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3616.3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7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碧婷;杨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碧婷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F33/00;B01F23/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气污染 治理 净化 | ||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净化塔底面平行,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与塔体内部底面直接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远离第一隔板的一端且位于第二隔板上方固定安装有进气机构,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且远离进气机构的部分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塔体上端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远离塔体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过滤板。本发明利用气管收缩及恢复形变的过程,对反应液内部进行搅拌,相较于传动搅拌,本方案在搅拌时不会产生漩涡,使得所有气体均与反应液有充分的接触时间,从而反应完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
专利号为CN21218849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新型净化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塔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塔体底部设置有盛液箱,所述塔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盛液箱顶部,所述盛液箱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塔体内部,塔体底部设置有带有滤板和输液管的盛液箱,输液管方便进行溶液的注入和导出,工作时启动水泵来对盛液箱内部的溶液进行循环利用时,喷出的溶液和污染物反应后形成的混合液会向下穿过盛液箱顶部的通孔回流到盛液箱内部,滤板可以对混合液进行过滤,可以将混合液内的污染物阻隔在滤板的上方,可以降低混合液内部杂质的含量。
现有的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内气体与反应液反应时多采用传统涡轮式搅拌,而纺织厂内排出的烟尘废气中通常包含许多细小纤维丝线,在反应搅拌的过程中纤维丝线会缠绕在搅拌桨的转轴上,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同时涡轮式搅拌不利于气液的混合,会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净化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以解决反应搅拌的过程中纤维丝线会缠绕在搅拌桨的转轴上,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同时涡轮式搅拌不利于气液的混合,会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净化效率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净化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净化塔底面平行,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与塔体内部底面之间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二隔板,另一端与第一隔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远离第一隔板的一端且位于第二隔板上方固定安装有进气机构,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且远离进气机构的部分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塔体上端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远离塔体内部的一端安装有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上靠近第二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靠近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凸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隔板的连接处开设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一侧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滑块与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隔板的连接处开设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的侧壁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碧婷,未经孙碧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3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