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低温制热舒适性的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5054.6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7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敬;彭斌;陈连;段伦强;李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2 | 分类号: | F24F11/42;F24F11/61;F24F11/65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肖金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低温 制热 舒适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低温制热舒适性的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包括空调内机、空调外机、计时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化霜模块,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化霜温度传感器、内环温度传感器、电机、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和控制器;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化霜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化霜温度值,并根据监测的化霜温度值与计时模块记录的压缩机连续运行周期来共同控制空调器进入化霜模式的条件,通过将空调器的化霜模块进入化霜操作的条件划分为多个标准,解决了现有化霜控制方案进入化霜判断不准确问题,可以有效缩短空调外机的结霜周期时间,提高空调器制热运行期间的制热量,通过减少化霜短,进而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波动变化,有利于提高制热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低温制热舒适性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冬季制热工作时,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会达到零度以下,空调器外机十分容易发生结霜现象,结霜层会致空气流动受阻,影响空调的制热能力,,此外,结霜还可能存在铜管爆裂等危险隐患;
当空调外机发生结霜时,就需要停机化霜,进而造成室内制热温度波动,使得用户舒适性差,目前的空调器的化霜控制方案对空调进入化霜模式的判断标准不够准确,导致空调器在达到最大化霜时长后仍无法彻底化霜结束,进而空调器外机的结霜越积越多;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提高低温制热舒适性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低温制热舒适性的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化霜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化霜温度值,并根据监测的化霜温度值与计时模块记录的压缩机连续运行周期来共同控制空调器进入化霜模式的条件,通过将空调器的化霜模块进入化霜操作的条件划分为多个标准,解决了现有化霜控制方案进入化霜判断不准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低温制热舒适性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空调外机、计时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化霜模块,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化霜温度传感器、内环温度传感器、电机、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和控制器;
所述计时模块在制热模式下当四通阀上电压缩机开启时进行计时,记录压缩机的连续运行周期时间;
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计时模块记录的压缩机的连续运行周期时间内所述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和计时模块记录的压缩机的连续运行周期时间判断所述化霜模块是否开始化霜:
所述计时模块记录压缩机连续运行T1周期,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T1时间内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记为Tdef0;
所述计时模块记录压缩机连续运行T2周期,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T2时间内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记为Tdef1,当Tdef1<M,且采集到Tdef1的时间周期大于t1,且Tdef1-Tdef0≦N1,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化霜模块开始化霜;当Tdef1<U1,且采集到Tdef1的时间周期持续t2时间,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化霜模块开始化霜;
所述计时模块记录压缩机连续运行T3周期,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T3时间内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记为Tdef2,当Tdef2<M,且采集到Tdef2的时间周期大于t1,且Tdef2-Tdef0≦N2,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化霜模块开始化霜;
所述计时模块记录压缩机连续运行T4周期,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T4时间内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记为Tdef3,当Tdef3<U2,且采集到Tdef3的时间周期持续t2时间,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化霜模块开始化霜。
进一步改进在于:当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的化霜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最小温度值Tdef4≥V1,且采集到Tdef4的时间周期持续t3时间,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化霜模块结束化霜,转为普通制热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5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