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门运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5059.9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孙明扬;张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8 | 分类号: | F27D1/18;F27D3/02;F27D3/12;F27D19/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魏伟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门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轨道和安装于运输轨道上的运送车,运输轨道底部设有将其沿顺向于构件运输方向带动的纵移机构,还设有将其横切于构件移动方向带动的横移机构,本发明轨道直接跨门设置,将构件直接滑移至门内,实现了构件的机械化搬运,本发明轨道可在门内、门外移动,在需要关门时离开门口范围,避免干扰门的正常关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带门的通道或腔室内直线运输装置,具体是一种跨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狭窄腔室或通道内的构件运输通常采用轨道和小型运输车完全。对于设置有需要开关的门的腔室或通道,因门需要开关,轨道无法直接通入或通出腔室。例如隧道窑,因窑门需要反复开关,构件轨道仅铺设有窑室内部,以避免轨道妨碍窑门的开关。窑内运送轨道无法延伸到窑外,构件需要将物料运送到隧道窑内进行处理,由于窑内环境限制,无法在隧道窑内安装电气元件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人为将构件搬运到隧道窑内,放在轨道上,通过轨道滑动就位的方式,对于构件进窑的动作,现有技术中没有较为机械化的运输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不妨碍门的闭合的跨门输送轨道装置。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跨门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轨道和安装于运输轨道上的运送车,运输轨道底部设有将其沿顺向于构件运输方向带动的纵移机构,还设有将其横切于构件移动方向带动的横移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轨道直接跨门设置,将构件直接滑移至门内,实现了构件的机械化搬运,本发明轨道可在门内、门外移动,在需要关门时离开门口范围,避免干扰门的正常关闭。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运输轨道由门内轨道和门外轨道两段组成;门内轨道安装于门内底板上;门外轨道安装于纵移机构上,纵移机构安装于横移机构上。此结构将运输轨道分内外两段,门内段长期固定,门外段根据开门关闭的状态以及使用的需要与门内轨道随时续接,活动段短,易控制。控件不入窑,避免门内环境对控件产生大的耗损。
横移机构包括横移车和横移轨道,横移轨道设置于门外下侧,横移车底部设置轨道轮,轨道轮安装于横移轨道上;纵移机构包括对轨车、对轨轨道和伸缩推杆,对轨轨道安装于横移车顶部,对轨车底部设有滑块,滑块与对轨轨道滑动连接;伸缩推杆设置于对轨车前方且与横移车固定,伸缩推杆的伸缩端与对轨车端轨连接;对轨车顶部安装所述门外轨道,门外轨道高度与门内轨道等高。此方案横移机构、纵移机构均为直接运动,稳定性好。
门内轨道由方管以及固接于方管顶部的垫片固接而成,门内轨道方管前端设置为开放的洞口;门外轨道包括方管以及固接于方管顶部的垫片,门外轨道方管后端设有插接杆,插接杆侧面与门外轨道内侧面之间设有2-5mm的间隔。此方案插接杆的结构在内外轨道对正的条件下能够随移动进入门内轨道,从而表明位置对正效果满足越轨标准,若无法顺利进入门内轨道,则提示使用者对轨不正,需要修正,插接杆的结构能保证运送车越轨安全。
插接杆通过销轴与门外轨道相连,插接杆销轴两侧分别设有接触感应器A和接触感应器B,在插接杆顺直状态下接触感应器A和接触感应器B均为通电状态;接触感应器A和接触感应器B与横移车控制系统相连。此结构使插接杆检测的对轨偏移情况与横移机构形成自动化连动,通过两侧接触感应器的信号,实现横移车位置自动调整。
门内轨道前端截止于门框以内200mm处;门外轨道后端突出于对轨车200mm+2mm。此结构门内轨道位置靠近,避免与需要关闭的门相撞或阻碍到门的结构。
横移轨道前端设有限位块,横移车移至限位块位置时,门外轨道与门内轨道处于同一直线上。限位块保护外轨道横移至能与内轨道对正的线上,提供横移控制点。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整体构思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5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