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管式微孔介质发泡机理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5119.7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7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雷毛;郭旭;朱浩玮;高佳璇;刘佳琳;许伟伟;刘兆增;王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C10G4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陈晓思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式微 介质 发泡 机理 上流 加氢 反应 装置 | ||
1.一种基于管式微孔介质发泡机理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上端设置排气管、下端设置有原料油进料管;所述外筒体内部通过支撑板设置多个管式微孔发泡反应器,所述外筒体底部设置有储氢室和液体分布器,所述储氢室通过外筒体侧壁的进气管与外界连通供氢气进入,并向管式微孔发泡反应器内提供氢气;所述液体分布器将经原料油进料管供给的原料油均化分布后输送进管式微孔发泡反应器;在管式微孔发泡反应器上方设置有气液分离通道,所述气液分离通道底部与环形隔板连接,环形隔板的中心孔向上凸起形成气液分离通道;所述环形隔板上方的外筒体上还设置有排液管;
所述管式微孔发泡反应器包括氢气腔室、微孔管、油品腔室、填料床层、旋流导叶,所述氢气腔室位于最外层,微孔管位于氢气腔室内部,氢气腔室的上下两端通过法兰板封闭,所述氢气腔室通过氢气分布器与储氢室连通;所述微孔管上下端均连接穿出法兰板的管体,上端的管体的上端口形成出液口,下端的管体的下端口形成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伸入液体分布器内部;所述微孔管内部设置有多组间隔排布的填料床层和油品腔室,在微孔管的入口位置处还设置有造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通道的上端口处还形成有外扩的锥形段及从锥形段继续向上延伸的直流段,所述锥形段的半锥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造旋装置为旋流导叶,所述旋流导叶包括多个叶片,每个叶片均为曲面,叶片顶部切线与叶片根部切线之间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造旋装置为旋流器、螺旋绞龙叶片或旋流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微孔管上均布微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外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由上封头和下封头封闭,所述排气管设置在上封头上,所述原料油进料管设置在下封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装置的操作参数设定在反应压力为3.5~18.0MPa、反应温度为240~400℃、氢油体积比8~100Nm3/m3、催化剂体积空速0.8~4.0h-1。
8.一种上流式微孔发泡连续液相加氢工艺,其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还包括原料油储罐、氢油溶气罐、加热炉及氢气储罐,所述氢气储罐内部填充溶气填料,原料油储罐依次经过原料油预处理装置和输油泵后与氢油溶气罐管路连通,所述氢油溶气罐连通加热炉后与所述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的原料油进料管连通;所述氢气储罐分别与氢油溶气罐和所述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的进气管连通,以向上述两者内输送氢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流式微孔发泡连续液相加氢工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上流式加氢反应装置的液体分布器侧面还设置有循环管线,所述循环管线经循环泵后与原料油进料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51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