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富水岩溶隧道涌水的泄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7255.X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郎志军;李芒原;贾宜斌;郜现磊;黄林超;郭鹏;李国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王振珍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岩溶 隧道 泄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富水岩溶隧道涌水的泄水方法,包括超前探水泄水、钻孔释压泄水及引水导洞泄水步骤。超前探水泄水用于提前探明掌子面至贯通面之间的围岩地质及地下水情况。钻孔释压泄水以使充水段及斜井中的积水在其中一个主洞中导出。精准掘进泄水用于辅助泄水,并提前探明第二主洞至所述充水段间的围岩地质及地下水情况。引水导洞泄水将充水段及斜井中的积水全部在另一个主洞。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富水岩溶隧道涌水的泄水方法改变了以往水泵抽水的方式,对隧道进行施工的同时,进行多方位泄水,可有效的节省泄水的时间,缩短工期,并且其综合成本能够得到节约,安全性更高,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富水岩溶隧道涌水的泄水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水下或者在山体中,以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并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其中,山岭隧道是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在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隧道。而在山岭隧道工程中,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效率,通常会在开设斜井,以将隧道施工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工作带,但是因为山体中通常会存在富水岩溶地区,因此在由斜井开设主洞时通常会发生涌水突泥(主洞通常为两个,左洞及右洞,二者为同时施工),而且涌水快速上涨,斜井、主洞和泵站被淹。对此,需要对主洞(充水段)及斜井中的水进行排出。
现有技术中,对于主洞的泄水工作,通常是采用大功率水泵进行斜井抽水,该种方式虽然能够进行泄水工作,但是水泵需要进行全天不间断抽水,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并且为了保证不间断泄水工作,大功率水泵通常也要准备三套,用一套、备一套及检修一套,且均为定制水泵,泄水工作的综合成本较大,工期较长。另外,斜井经过浸泡,泄水之后围岩采用负压,还要在抽水的过程中极易因洞身塌落而出现安全事故,其泄水工作的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富水岩溶隧道涌水的泄水方法,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用于富水岩溶隧道的泄水方式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且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富水岩溶隧道涌水的泄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超前探水泄水,选取主洞中的至少一个掌子面,并通过钻机在选取的所述掌子面上朝向充水段的贯通面钻设第一探水孔,用于提前探明所述掌子面至所述贯通面之间的围岩地质及地下水情况;
钻孔释压泄水,选取所述超前探水泄水步骤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掌子面,设定该所述掌子面为第一掌子面,并所述第一掌子面所在的主洞为第一主洞,与所述第一主洞相邻的主洞为第二主洞;沿着第一主洞的长度方向推进所述第一掌子面,直至所述第一掌子面与所述贯通面的间距范围为50m至60m时停止;在所述第一掌子面处施作消能墙结构;所述消能墙结构施工完成后,通过所述钻机在所述第一掌子面及所述贯通面之间的围岩钻设多个泄水孔,以使充水段及斜井中的积水在第一主洞中导出;
精准掘进泄水,对所述第二主洞进行掘进,并且通过所述钻机在位于所述第二主洞内的所述掌子面进行钻设第二探水孔,用于辅助泄水,并提前探明所述第二主洞至所述充水段间的围岩地质及地下水情况;以及
引水导洞泄水,在所述充水段和所述第二主洞之间施作引水导洞,以将充水段及斜井中的积水全部在所述第二主洞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能墙结构包括:
钢筋混凝土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单元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单元沿着所述第一主洞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钢筋混凝土单元的底端均插入至所述第一主洞的底面中,顶端与所述第一主洞的顶面连接;
挡板,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沿着所述第一主洞的宽度方向砌筑在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单元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7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管包装称重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重型货车车厢牵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