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9167.3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2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若熙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B27/22;B63H1/04;E02B15/10;B26D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域 水污染 治理 作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装置,包括船体,船体采用舷侧明轮驱动方式,还包括打捞机构,船体的驾驶室与打捞机构分设在船体的前后两端,通过设置船体采用舷侧明轮驱动,由于明轮仅部分沉入水中,从而避免水草等缠绕物绞住叶片;打捞机构内的切割机构割断水中的水草,配合行驶的船体和打捞机构内的导流机构,割断的水草由输送网带运送至船体上,从而针对水域面积大、水草生长密集的流域,此装置切割打捞水草相比与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案专利号为:202010683996.6,申请日2020年07月16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流域水污现象之一,在河道及湖泊水域的富营养化的成因中,水草的过度生长是水域富营养化的元凶之一,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的生长爆发期,对水质造成污染非常严重,为了针对清理生长爆发期的水草,定期对水草进行收割打捞是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对水草的收割打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形式:其一是人工竹杆打捞,其二是通过人工操作切割刀具收割和打捞水草并将水草收集到工船上运送至岸边;上述方式均需人工收割打捞,针对于水草稀疏的流域或水域较小的环境,人工操作具有相对灵活的优点,但针对于水域面积大、水草生长密集的流域来说,人工操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人力、物力消耗过大,其三是通过水草收割作业船收割水中的水草,由于水中水草密集,现有水草收割作业船采用螺旋桨驱动,没入水中的螺旋桨在转动时叶片会与水草缠绕,导致螺旋桨失去转动,从而装置无法继续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水草收割作业船采用螺旋桨驱动,没入水中的螺旋桨在转动时叶片会与水草缠绕,导致螺旋桨失去转动,从而装置无法继续工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业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采用舷侧明轮驱动方式,还包括打捞机构,所述船体的驾驶室与打捞机构分设在船体的前后两端。
还包括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传送辊,靠近所述打捞机构的所述传送辊位于打捞机构的正下方,两个所述传送辊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远离打捞机构的一端延伸至船体的端部,两个所述传送辊的两侧均设有竖板,所述传送辊的端部均可转动的设置在竖板上,位于一角的所述竖板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贯穿竖板并与传送辊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直槽轮,所述船体一侧固定安装有倒T形支撑座,所述倒T形支撑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销轮,所述销轮与直槽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侧板,两块所述侧板远离船体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的两端均设有转辊,所述转辊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侧板上,两个所述转辊的一端均贯穿侧板,所述转辊贯穿侧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传动,两个所述转辊之间设有输送网带,所述输送网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卡钩,所述船体上固定安装有两块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两块所述侧板的外侧上端均可转动的设置有轴,两侧的所述轴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船体一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均与侧板的底部铰接,位于一侧所述侧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侧板并与转辊固定连接,所述打捞机构内设有导流机构,所述打捞机构的下端设有切割机构。
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位于输送网带内下端,所述盒体上端开口并朝向输送网带设置,所述盒体内固定安装有滤板,所述盒体底部连通有多个等距设置的歧管,位于一侧的所述侧板上固定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管贯穿侧板并与多个歧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若熙,未经施若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9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