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0060.0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8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花玲玲;吴苏娇;何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20 | 分类号: | B61L27/20;B61L27/40;B61L25/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轨电车 运行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道岔控制子系统、车载子系统以及控制中心,道岔控制子系统与轨旁设备连接,用于实现道岔区域电车位置跟踪、电车进路控制、轨旁设备控制及状态监督,并通过与道路交通信号系统间的通信提供路口优先控制功能;车载子系统设有车地通信单元、自主定位模块、安全防护模块,通过车地通讯单元与道岔控制子系统进行实时无线通信,通过自主定位模块实现车辆定位,通过安全防护模块提供安全防护;控制中心用于对道岔控制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技术方案,有轨电车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车地通信,对电车进行全线的安全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由控制中心子系统、车载子系统、道岔控制子系统和路口优先控制子系统组成。其中控制中心子系统与车载子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监控各电车的运行状态;基于地面固定网络的方式实现控制中心对轨旁设备状态的监控和显示;车载子系统与道岔控制子系统、路口优先控制子系统通过车地通信环线等方式进行车地通信,实现有轨电车的安全运行。
现有的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在有轨电车到达路口、道岔相应的位置后才会建立车地通信,车地通信不是连续的,电车只能获取当前通信区的信息,无法对电车进行全线的安全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实现电车全线的安全防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
道岔控制子系统:所述道岔控制子系统与轨旁设备连接,用于实现道岔区域电车位置跟踪、电车进路控制、轨旁设备控制及状态监督,并通过与道路交通信号系统间的通信提供路口优先控制功能,所述道岔控制子系统包括道岔控制单元和路口控制单元;
车载子系统:所述车载子系统设有车地通信单元、自主定位模块、安全防护模块,通过车地通讯单元与道岔控制子系统进行实时无线通信,通过自主定位模块实现车辆定位,通过安全防护模块提供安全防护;
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对道岔控制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进行控制。
优选的,路口优先控制模式下,车载子系统在路口区域根据电车位置向道岔控制子系统发送路口预告信息和接近信息,道岔控制子系统向道路交通系统申请路口优先通过权,并根据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给予的优先信号指示有轨电车运行,优先保证有轨电车通行;
电车驶入及驶出路口区域,道岔控制子系统接收车载子系统发送的占用信息和出清信息并向道路交通系统转发,恢复路口正常交通控制。
优选的,所述定位模块以速度积分算法结合信标作为第一定位方式,以GPS和北斗双模卫星定位作为第二定位方式。
优选的,有轨电车进路控制包括中心自动/人工控制、车载自动/人工控制和轨旁人工控制,其中中心自动/人工控制、车载自动控制为常规控制方式,车载手动控制方式为降级控制模式,轨旁人工控制方式为后备控制方式;
中心自动进路控制方式:ATS申请到进路控制权限后,控制中心根据有轨电车位置报告和有轨电车的运行计划,自动为有轨电车办理进路;
中心人工进路控制方式:ATS申请到进路控制权限后,由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操作选排进路,将进路请求命令下发给道岔控制子系统;
车载自动控制方式:控制中心下发运行计划到车载子系统,车载子系统根据有轨电车位置和信号机状态自主向道岔控制子系统申请进路;
车载人工控制方式:司机根据有轨电车位置和提示信息,选择有轨电车前进方向并按压确认键,向道岔控制系统申请相应进路;
轨旁人工控制模式:对道岔进行本地人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0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