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的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0132.1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宫徽;刁思圆;戴晓虎;顾国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氨基甲酸酯 固化 aob 段式 厌氧氨 氧化 工艺 | ||
1.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的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构建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的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水收集预处理单元、废水调节亚硝化单元、废水调蓄厌氧氨氧化单元;所述废水收集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底部非平整具有一定的坡度收集池与预处理池;所述废水调节亚硝化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与亚硝化池;所述废水调蓄厌氧氨氧化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蓄池与厌氧氨氧化池;
所述亚硝化池内部中心设有搅拌装置,底部分布曝气装置,顶部盖有保温板留部分加药口,池内放有PH电极以及温度计;所述厌氧氨氧化池内部中心设有搅拌装置,池内放有PH电极及温度计,顶部设有保温板,留部分出口;所述出口有筛网;
步骤二:采用步骤一中的系统进行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
第1阶段进水COD较高,则进入到收集池后通过滗水器进入到预处理池,通过物化的方法沉淀分离污水中悬浮物或乳浊物降低COD值,然后通过滗水器将预处理后的水通入亚硝化池,之后进入亚硝化池进行微生物的好氧处理;若进水COD不高,则直接进入亚硝化池中进行微生物好氧反应;
第2阶段污水进入亚硝化池,将聚氨酯固化好的AOB放入亚硝化池中,先进行搅拌,再进行曝气,若池内pH较低,则需要人工添加碳酸钠来调节碱度;此阶段时氨氧化菌成为优势菌种,在亚硝化段将部分氨氮氧化为亚硝氮,完成亚硝化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第3阶段反应完之后将亚硝化出水通过滗水器排放到调蓄池进行暂存加沉淀,然后通过提升泵或滗水器将调蓄池中的亚硝化出水排放到厌氧氨氧化池开启搅拌装置,之后进行反应,若池内pH大于8.5时,则需要添加稀盐酸来调节pH,反应完后通过滗水器将厌氧氨氧化出水排入出水储存处,排水完毕,将出水储存处中筛网截留的厌氧氨氧化菌再冲洗回厌氧氨氧化池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的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第1阶段中,所述的污水进入预处理池中水力停留时间12-24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的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第2阶段中,污水在亚硝化池中的溶解氧控制在0.5-1.0mg/L.曝气时间在8-15h,温度控制在34±1℃,水力停留时间为2-4d,转速控制在r=40r/min,搅拌5-10h;通过人工投加碳酸氢钠控制pH 7.5-8.0;每两个月投加固化好的AOB,首先称量取样,对聚氨酯进行称量,并且通过样品将菌种进行筛选;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组分混合制成:聚醚多元醇40-55份,聚酯多元醇30-50份,异氰酸酯45-60份,催化剂0.60-0.70份,泡沫稳定剂3.2-3.4份,发泡剂30-40份,有效氨氧化菌以干重计70-90份;这样可增加聚氨酯材料的交联强度,使最终产品既能负载高浓度微生物,又能使负载微生物保持一定的活性;向AOB中加入上述步骤的多元醇组分,搅拌30-45分钟,充分混合,再加入异氰酸酯,搅拌40-60秒,倒入方形模具中,在温度30℃条件下静止35分钟后脱模,再把脱模后产品放在30℃、相对湿度35%的通风环境下熟化30小时后得到产品;最后将固化后的AOB放入亚硝化池中运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酸酯固化AOB的两段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第3阶段中,污水进入储蓄池中储存,停留时间为12-24h,之后进入厌氧氨氧化池,厌池的温度控制在34±1℃.若温度低于35℃,需要开启加热器;若温度大于37℃,需要进地下水降温,转速控制在40转,让亚硝化出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pH控制在7.5-8.5,若pH大于8.5,需要添加稀盐酸来调节pH;最后选用60目筛网截留随出水流出的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01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