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时/频域的联合干扰侦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0389.7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慧;姚巍;朱接印;康玉胜;张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G01S7/41;G01S7/285;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曾祥斌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合 干扰 侦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微波信号处理领域,特涉及一种基于时/频域的联合干扰侦察方法。本发明通过射频AD芯片实时采样雷达前端的宽带接收机信号,通过频域分析来实时测定雷达工作频段(F1~Fn)内的电磁环境分布和变化情况;射频AD芯片输出的数字信号,与数字相干振荡器(NCO)输出的正弦和余弦两路正交数字信号混频后,经过低通滤波,通过时域分析来实时测定雷达工作频段(F1~Fn)内的干扰功率值;最后通过时域/频域联合分析侦察出真实的干扰频谱信息。本发明无需改变雷达的工作频点,提高了频率源的可靠性以及雷达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信号处理领域,特涉及一种基于时/频域的联合干扰侦察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干扰信号通常是人为的通过电子设备发射出来蓄意干扰、阻碍雷达目标检测的一种电磁波信号。干扰机工作时,将会对截获到的雷达信号从信号频段、脉冲重复频率、波形信息等方面对雷达信号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截获的信号产生干扰信号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随着雷达信号处理算法研究的快速发展,干扰侦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雷达中重要的一部分。现代雷达不仅要求信号处理要不断提高目标检测概率,而且还要求在复杂的背景,如杂波、噪声、干扰下提取出目标信息。
中国发明专利《适用于机械扫描雷达的有源干扰侦察方法》(申请号为CN201610473461.X)公开了一种有源干扰侦察技术,其具体操作步骤:步骤一.获得机械扫描雷达的回波数据;步骤二.确定干扰侦察通道回波数据中干扰回波所在的脉组及功率值;步骤三.利用干扰侦察通道的回波信息确定干扰强度、干扰频点、干扰指向线及干扰类型;步骤四.消除步骤3中的虚假指向线。
该专利存在以下不足:(1)雷达的工作模式是窄带信号分时接收,这种情况下无法实时掌握战场的电磁谱环境变化;(2)不能完成干扰的脉内调制特性的识别和估计;(3)需要每个PRT周期内不停切换雷达的工作频点才能得到雷达所有工作频点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雷达的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频域的联合干扰侦察方法。本发明通过射频AD芯片实时采样雷达前端的宽带接收机信号,通过频域分析来实时测定雷达工作频段(F1~Fn)内的电磁环境分布和变化情况;射频AD芯片输出的数字信号,与数字相干振荡器(NCO)输出的正弦和余弦两路正交数字信号混频后,经过低通滤波,通过时域分析来实时测定雷达工作频段(F1~Fn)内的干扰功率值;最后通过时域/频域联合分析侦察出真实的干扰频谱信息。本发明无需改变雷达的工作频点,提高了频率源的可靠性以及雷达工作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时/频域的联合干扰侦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射频AD芯片实时采样雷达前端的宽带接收机信号得到宽带数字I/Q信号AD_DATA_I、AD_DATA_Q;
步骤二.在FPGA内部完成宽带数字信号的FFT变换,得到雷达工作频段(F1~Fn)的实时频谱信息;
步骤三.雷达每个PRT周期内通过控制FPGA内部的数字相干振荡器(NCO),依次输出频率为F1、F2、……、Fn的数字混频信号;
步骤四.宽带数字信号分别与数字混频信号进行数字混频、低通滤波得到窄带I/Q信号;
步骤五.对每个频点的数据求模平方和的均值,便得到PRT周期内每个频点的功率P1、P2、……、Pn;
步骤六.当频域功率值与时域功率值同时过门限时,才是真实的干扰,否则为虚假干扰。并确定干扰频点、干扰强度、干扰指向线和干扰类型;
步骤七.根据实时频谱信息完成干扰的脉内调制特性的识别和估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干扰侦察时,无需改变雷达的工作频点,提高了频率源的可靠性以及雷达工作的稳定性。(2)本发明中,通过时域/频域联合干扰分析,得到真实的干扰信息。(3)本发明中,实时采样的宽带接收机信号经过FFT变换得到频谱信息,具有实时性。(4)本发明中,能完成干扰的脉内调制特性的识别和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0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