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体温度感受神经元指标的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1770.5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姚润明;刘红;李百战;吴语欣;喻伟;杜晨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65;F24F11/46;F24F120/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项晓丹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体 温度 感受 神经元 指标 空调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体温度感受神经元指标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基于人体温度感受神经元指标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人体温度感受器蛋白表达量采样检测仪、人体皮肤温度传感器、人员信息录入存储器、空调模式调节器、空调执行系统、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监测仪和外接信号端;
所述人体温度感受器蛋白表达量采样检测仪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的输入端数据连接,用于采集人体组织液并进行检测,以获得室内环境下相应的人体温度感受器蛋白表达量,并将该人体温度感受器蛋白表达量转化为神经电脉冲信号输出给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
所述人体皮肤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的输入端数据连接,用于采集人体皮肤温度值并输出给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
所述人员信息录入存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的输入端数据连接,用于获取并存储人体信息,同时将获取的人体信息输出给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
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执行系统的输入端数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各输入端的数据信息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到所述空调执行系统;
所述空调执行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对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调节;
所述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监测仪的输入端与所述空调执行系统的输出端数据连接,且所述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监测仪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的输入端数据连接,用于监测空调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将监测的数据输出给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
所述外接信号端与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的输出端数据连接,用于向用户发送预警信号,或向外接设备发出控制信号;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所述人员信息录入存储器获取室内人员信息;
步骤2)所述人体温度感受器蛋白表达量采样检测仪对人体组织液进行采集以获得人体温度感受器蛋白表达量并进行检测,获得相应的神经电脉冲信号Si,同时所述人体皮肤温度传感器对人体皮肤温度值Tskin进行采集;
步骤3)根据所述人体皮肤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人体皮肤温度值Tskin,查找得到该温度下标准的神经电脉冲信号S0;
步骤4)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根据步骤1)到步骤3)获得的数据计算得到运算控制信号R;
步骤5)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根据运算控制信号R的数值范围对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调节;
步骤6)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监测仪对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进行监测,所述空调模式调节器根据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范围对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进一步调节;
步骤7)返回执行步骤1);
步骤1)中所述人员信息录入存储器获取的人员信息包括室内人体平均年龄A、体重W和身高H;
步骤4)中,运算控制信号R按以下方法计算:
式中:a、b和c均为小于1的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温度感受神经元指标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执行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除湿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温度感受神经元指标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和步骤6)中对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调节的方式包括:
空调系统保持常规模式,不进行调节;
或空调系统调节为节能模式,减小空调运行功率及限制室内温度;
或空调系统调节为舒适模式,增大空调运行功率,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值,并通过外接信号端向用户发送预警信号,或通过外接信号端向外接设备发出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体温度感受神经元指标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
当1-XR1+Y时,空调系统保持常规模式,不进行调节;
当R≤1-X时,空调系统调节为节能模式,减小空调运行功率及限制室内温度;
当R≥1+Y时,空调系统调节为舒适模式,增大空调运行功率,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值,并通过外接信号端向用户发送预警信号,或通过外接信号端向外接设备发出控制信号;
式中:X和Y均为取值范围为0.05-2.0的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17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密度存储系统及存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