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和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3202.9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9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培源;翟登辉;邵宇鹰;彭鹏;许丹;张亚浩;李东宾;刘睿丹;李昭阳;王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刘佳音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作业 智能 系统 构建 方法 | ||
一种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所述管控系统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数据传输接口模块、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作业智能管控模块;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融合智能穿戴、无线网络、北斗定位、RFID辨识、全景监控、作业区间三维建模、语音识别、虚拟现实和安全智能决策等技术,最终实现现场作业工单派发、过程可视化、安全监控、人员定位、越界警示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管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和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建设及技改等工程现场大多分散、偏远,关键岗位的人员及风险管控核心要素配置跟不上电网发展的需要,管理中心人员无法确认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存在离岗、替岗等不履行岗位职责的行为手段;建设、改造、检修等任务日趋繁重,某些时段的作业现场数量可达千个,日作业人数突破万人,仅靠安监人员现场监察的单一模式,难以满足现场安全监管“全覆盖”要求;各专业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缺少数据交互,信息系统间存在信息壁垒,数据零散且规范性不足,难以满足安全风险综合管控工作跨部门的业务需求;缺乏违章信息、风险预警等数据的多维分析,对不合格单位或人员入围参加施工任务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估数据进行支撑。如何充分应用大数据、移动作业、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人机交互、高效协同方面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和构建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围绕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解决现有技术中人盯人、人为主观意愿作为安全防范主要方式的问题,通过“智能+”手段,多方位打造变电站运检安全智能管控体系。
本发明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所述管控系统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数据传输接口模块、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作业智能管控模块;
所述数据接入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作业现场数据及作业人员状态;
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模块将所述作业现场数据和作业人员状态数据,转换为协议数据,并转发至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
所述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完成现场作业行为的分析,并发送至作业智能管控模块;
所述作业智能管控模块根据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智能管控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接入模块包括固定视频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移动巡检设备、周界防护及出入管理设备、电子布防设备、室内防入侵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接口模块包括:移动巡检就地设备、可穿戴就地设备、周界防护及出入管理就地设备、电子布防就地设备、室内防入侵就地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作业智能管控系统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智能手环监测作业人员人体体征和行为特征,判断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作业条件,通过数据接入模块获取变电站作业现场数据及作业人员状态;
步骤S200,基于近电报警器实现接近高压带电部位警示,基于头盔视频/语音交互功能和北斗定位功能实现作业安规检查、人员到岗到位、现场检修远程支持;
步骤S300,通过固定视频终端设备、移动巡检设备、周界防护及出入管理设备、电子布防设备、室内防入侵设备进行变电站作业现场全景状态信息采集;
步骤S400,对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完成现场作业行为的分析,并联动作业智能管控模块,作业智能管控模块根据数据智能识别分析模块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智能管控作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该计算机执行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