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及其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4559.9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旭 |
主分类号: | E04C2/32 | 分类号: | E04C2/32;E04C2/30;E04B1/61;E04B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改向 波纹 及其 组装 建筑物 节点 墙体 方法 | ||
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及其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波纹墙板结构及自身相互连接结点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不需要梁柱,通过波纹墙板自身之间相互连接可以形成建筑主体墙体的新型波纹墙板,波纹墙板可以工业化生产,并可回收利用。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其组成包括波纹板,所述的波纹板的左右两侧具有改向柱和/或连接柱,所述的波纹板的上端和下端具有连接梁,所述的改向柱的侧面具有直角侧对接连接孔,所述的直角侧对接连接孔用于所述的波纹墙板之间直角连接,所述的连接柱端面上具有同侧对接连接孔,所述的连接梁上具有上下连接孔。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形成建筑主体墙体的新型波纹墙板,波纹墙板可以工业化生产,并可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墙体构件及其组建墙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的墙体以钢筋混凝土墙体为主,钢筋混凝土墙体主要使用水泥、砂石等高能耗材料,不可回收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施工时需要支模、钢筋绑扎等多道工序,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对波纹墙体的研究,但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将波纹墙板作为传统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波纹墙板通过与传统的梁、柱结合共同构成建筑主体,波纹墙板自身之间没有相互连接,也没有波纹墙板自身相互连接的具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波纹墙板结构及自身相互连接结点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不需要梁柱,通过波纹墙板自身之间相互连接可以形成建筑主体墙体的新型波纹墙板,波纹墙板可以工业化生产,并可回收利用。
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其组成包括波纹板,所述的波纹板的左右两侧具有改向柱和/或连接柱,所述的波纹板的上端和下端具有连接梁,所述的改向柱的侧面具有直角侧对接连接孔,所述的直角侧对接连接孔用于所述的波纹墙板之间直角连接,所述的连接柱端面上具有同侧对接连接孔,所述的连接梁上具有上下连接孔。
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所述的波纹板上或者所述的连接梁上具有楼板连接孔,所述的波纹板材料厚度与波长、波深的对应关系为:材料厚度1.4-2.4mm,波长170-310mm,波深55-160mm;材料厚度2.4-3.5mm,波长210-460mm,波深65-180mm;材料厚度3.5-4.5mm,波长280-480mm,波深80-240mm;材料厚度4.5-6.0mm,波长300-650mm,波深90-320mm。
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所述的直角侧对接连接孔或者所述的同侧对接连接孔或者所述的上下连接孔的排列方式为双排错位排列或者双排对称排列,所述的改向柱为H形钢或者槽形钢或者角形钢或者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侧边上具有安装工艺孔。
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所述的波纹板的波纹方向为横向,所述的波纹板与所述的改向柱或者所述的连接柱焊接连接;或者所述的波纹板的波纹方向为竖向,所述的波纹板与所述的连接梁焊接连接。
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所述的波纹板的波纹方向为横向,所述的波纹板的横向中间位置具有加强柱,所述的波纹板的上端部或者下端部具有直板段,所述的直板段和平板焊接连接形成T字形连接梁。
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所述的连接梁为平面钢板或者H形钢或者T形钢或者槽形钢或者角形钢或者矩形管,所述的矩形管的侧边具有安装工艺孔。
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所述的波纹板为槽形波纹板、梯形波纹板、弧形波纹板或者复合波纹板,所述的复合波纹板为所述的波纹板一侧或者两侧复合钢板形成的复合板。
使用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两块波纹墙板通过直角侧对接连接孔在水平直角位置螺纹件连接形成L形节点墙体。
使用所述的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组装建筑物节点墙体的方法,三块波纹墙板通过直角侧对接连接孔在水平直角位置螺纹件连接形成T形节点墙体;或者一块波纹墙板和一块中间位置带有改向柱的波纹墙板通过直角侧对接连接孔在水平直角位置螺纹件连接形成T形节点墙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旭,未经刘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4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