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7063.7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0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卜智勇;耿敏;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卫星 dvb rcs2 系统 低信噪 下频偏 估计 跟踪 补偿 通用 方法 | ||
1.一种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接收信号进行去调制,得到去调制后的接收信号;
S2,将去调制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并对频域信号进行数据搬移;
S3,求取数据搬移之后的频域信号的绝对值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
S4,根据最大值位置计算粗频偏估计值;
S5,根据最大值位置以及数据搬移后的频域信号计算偏置值;
S6,根据偏置值计算细频偏估计值;
S7,根据粗频偏估计值和细频偏估计值得到总频偏值;
S8,根据总频偏值对接收信号进行频偏跟踪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接收信号进行去调制的方法为:
(1)对于参考波形有导频时,本地序列包含了参考波形的前导、导频和后导;接收信号与本地序列的共轭进行相乘,得到去调制后的接收信号;
(2)对于参考波形没有导频时,对接收信号进行4次方处理,得到去调制后的接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根据最大值位置计算粗频偏估计值的方法为:
用最大值位置的值减去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点数的一半,再减去1,用所得结果与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点数相除,相除后的结果与符号率相乘,乘积即为粗频偏估计值Δf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根据最大值位置以及数据搬移后的频域信号计算偏置值的方法为:
对数据搬移后的频域信号进行平方操作,求取各点能量,分别取出最大值位置处的能量Ec,最大值位置左边的能量El,最大值位置右边的能量Er;
计算差值A=Er-El;
计算差值B=2×Ec-Er-El;
计算偏置值Δ=0.5×A/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根据偏置值计算细频偏估计值的方法为:
将偏置值Δ与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点数相除,相除结果乘以符号率:
(1)对于参考波形有导频时,所得结果乘以符号率的乘积即为细频偏估计值Δf2;
(2)对于参考波形没有导频时,所得结果乘以符号率的乘积除以4即为细频偏估计值Δf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根据粗频偏估计值和细频偏估计值得到总频偏值的方法为:
将粗频偏估计值Δf1与细频偏估计值Δf2相加得到总频偏值Δf=Δf1+Δf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根据总频偏值对接收信号进行频偏跟踪补偿:
计算接收信号长度L;
对接收信号乘以e-j×2πΔf×[0:L-1]进行频偏跟踪补偿,得到频偏跟踪补偿后的接收信号。
8.一种基于低轨卫星DVB-RCS2系统的低信噪比下频偏估计跟踪与补偿的通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去调制模块,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去调制,得到去调制后的接收信号;
FFT模块,用于将去调制后的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信号,并对频域信号进行数据搬移;
求最大值模块,用于求取数据搬移之后的频域信号的绝对值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
粗频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最大值位置计算粗频偏估计值;
插值模块,用于根据最大值位置以及数据搬移后的频域信号计算偏置值;
细频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偏置值计算细频偏估计值;
总频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粗频偏估计值和细频偏估计值得到总频偏值;
频偏跟踪补偿模块,用于根据总频偏值对接收信号进行频偏跟踪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0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投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弧增材与电化学减材复合制造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