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8840.X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6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尹立夫;刘永成;杨婷婷;杨昌海;宋汶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水电 施工 混凝土 布料 | ||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布料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下端设有用于支撑作用的支撑腿,通过第二支撑柱的设置,第二支撑柱通过齿形槽与一号传动齿轮连接,一号传动齿轮通过齿槽与传动装置相连接,该设置通过电性控制传动装置,从而通过齿槽传动调整第一机械臂高度,便于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配,提高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通过方形送料管的设置,方形送料管内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传动杆,传动杆外端套设有旋转叶片,该设置在使用时,不仅能够对混凝土进行进一步的搅拌作用,防止传输过程中混凝土凝固,造成堵料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方形送料管两端壁起清洁作用,加快混凝土传输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布料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布料机是为了扩大混凝土浇注范围,提高泵送施工机械化水平而开发研制的新产品;是混凝土输送泵的配套设备,与混凝土输送泵连接,扩大了混凝土泵送范围。有效的解决了墙体浇注布料的难题,对提高施工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布料机设计合理,结构稳定可靠,采用360°全回转臂架式布料结构,整机操作简便、旋转灵活,具有高效、节能、经济、实用等特点。
原有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泵管在工作时,重力较大,在晃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较大,上机架的高度固定,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高度差较大,且还不便于根据工作高度进行调配,使用效果欠佳,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的需求,施工中改变泵送位置时需要更换混凝土泵送接口,需停止混凝土的泵送通过数人协同对泵管进行更换、安装,这样的方式工作繁琐,且任务繁重,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紧凑,便于甭管安装拆卸,晃动应力小,复位能力强不易于堵塞,出料能力强,使用效果更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下端设有用于支撑作用的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柱下端设为有用于连接作用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端口处设有用于限位弧形块伸缩滑动作用的环形槽,所述输料管环形槽上端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T形杆,所述第一支撑柱侧端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齿槽与三号传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三号传动齿轮通过齿槽与第二支撑柱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端套设有用于调向作用的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下设有用于限位作用的限位块,所述第一机械臂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机械臂相连接,所述第二机械臂处设有用于支撑作用的L形块,所述第二机械臂内设有用于送料作用的方形送料管,所述方形送料管另一端与输料管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柱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齿形槽,所述第二支撑柱通过齿形槽与一号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一号传动齿轮通过齿槽与直角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直角斜齿轮通过齿槽与二好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二好传动齿轮通过齿槽与三号传动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形块一端套设有在限位杆内,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方形送料管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在限位块内,且限位杆外端套设有用于缓冲作用的一号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形送料管呈方形状,所述方形送料管内设有均匀分布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处均套设有用于搅拌作用的旋转叶片,所述传动杆通过旋转叶片与方形送料管内壁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形杆通过螺纹与定位套相连接,且另一端套设在限位弧形块内,所述限位弧形块端口呈弧形状,且上端通过二号弹簧与输料管环形槽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布料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叶片端面处设有用于提高转动效果的开口槽,且端口处套设有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8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