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9841.6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童赛平;戴国英;毛贤明;潘正香;李忠强;严友翠;王利国;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09 | 分类号: | D01F1/09;D01F8/12;D01F8/14;D01D5/28;D01D5/088;D01D5/096;D06M13/372;D06M13/463;D06M101/32;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字型 复合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纺织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制备工艺为:先将聚酯切片通过石墨烯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聚酯切片;再将改性聚酯切片、聚酰胺切片分别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分别进行熔融,得到涤纶纺丝熔体和锦纶纺丝熔体;将涤纶纺丝熔体和锦纶纺丝熔体混合进行喷丝、侧吹风冷却、上油,得到复合丝;将抗静电剂中喷涂在复合丝上,然后干燥,再按米字型卷绕,得到米字型涤锦复合丝。本申请的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制备工艺,通过各步骤之间的协同作用,具有提高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抗静电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米字型涤锦复合丝是由聚酯切片和聚酰胺切片,按照一定比例经米字型喷丝组件和复合纺丝技术加工而成超细纤维,再加工分割成的米字型单纤维。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具有微细的表面超绒效果和良好的吸湿排汗功能,广泛适用于家庭保洁、美容洗浴、各种车类等场合。
目前,许多毛呢大衣都是由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制备而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满足保暖的需求。例如,在冬季的时候,人们为了保暖,许多人会选择穿着毛呢大衣,但是,人们在穿脱毛呢大衣时,容易产生静电,给人们造成不适。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抗静电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酯切片通过石墨烯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聚酯切片;
S2:将改性聚酯切片、聚酰胺切片分别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分别进行熔融,得到涤纶纺丝熔体和锦纶纺丝熔体;
S3:将涤纶纺丝熔体和锦纶纺丝熔体混合进行喷丝、侧吹风冷却、上油,得到复合丝;
S4:将抗静电剂喷涂在复合丝上,然后干燥,再按米字型卷绕,得到米字型涤锦复合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申请的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制备工艺制备的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具有良好的抗断裂性能,能够使米字型涤锦复合丝具有持久的抗静电性能。其中,未洗涤前的表面比电阻为4.4×103-6.2×103Ω/m2,洗涤20次后的表面比电阻为4.7×103-6.5×103Ω/m2。
本申请中,首先采用石墨烯对聚酯切片进行改性,石墨烯是一种二维蜂窝状碳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由于石墨烯每个碳原子的垂直于层平面的pz轨道可以形成贯穿全层的多原子大π键,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仅能够保持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力学性能,还能够起到抗静电的作用。通过对聚酯切片进行改性,能够增强聚酯切片的抗静电性能。然后将改性聚酯切片和聚酰胺切片分别干燥后,再熔融混合纺丝,制得复合丝。最后将抗静电剂喷涂在复合丝上,经过卷绕形成米字型涤锦复合丝。不仅使涤锦复合丝本身具有抗静电的作用,而且使复合丝表面也形成了抗静电层,对涤锦复合丝起到双重抗静电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涤锦复合丝的抗静电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石墨烯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处理的改性石墨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且石墨烯表面还具有大量的羟基,表面能大,表面吸附能力强,表面能强大使石墨烯粒子间的凝聚力增强,使石墨烯粒子之间容易出现团聚现象,导致在聚酯切片中分散不均匀,不能达到最佳的抗静电作用。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石墨烯进行改性,硅烷偶联剂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后,与石墨烯上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加大石墨烯粒子的层间距,从而减少石墨烯粒子团聚现象的发生,使石墨烯在聚酯切片中分散的更加均匀,发挥更佳的抗静电作用,提高米字型涤锦复合丝的抗静电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改性聚酯切片和聚酰胺切片的重量配比为(80-90):(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9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