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检测勿忘我中芜菁花叶病毒的引物和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372579.0 申请日: 2021-11-18
公开(公告)号: CN113897462A 公开(公告)日: 2022-01-07
发明(设计)人: 姚林伶;秦姣;张石宝;胡虹;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C12R1/94
代理公司: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代理人: 马晓青
地址: 650201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定量 检测 勿忘我 芜菁 花叶 病毒 引物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测勿忘我中芜菁花叶病毒的引物和方法,属于植物病害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用引物基于芜菁花叶病毒CP基因序列AB701704、KC119189和AP017831保守区域设计,所述引物如下:上游引物TuMV‑F:5’‑CGACCATACATGCCACGACA‑3’,下游引物TuMV‑R:5’‑TCCATCCAAGCCGAACGAA‑3’,无论是RT‑PCR还是RT‑qPCR扩增均可用此引物。用于定量检测勿忘我中芜菁花叶病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勿忘我感病叶片总RNA;将总RNA反转录成cDNA,一次为模板进行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本发明设计的引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度好,本发明建立了一套能快速灵敏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的方法,可为勿忘我TuMV的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定量检测勿忘我中芜菁花叶病毒的引物和方法。

背景技术

勿忘我又名杂种补血草(Limonium sinuatum)。该种花色丰富,有紫、粉、白、蓝、黄等多种颜色,观赏性较高,其花瓣呈蜡质,可用作鲜切花和干花,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自1991年将勿忘我引入昆明栽培后,勿忘我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云南省花卉栽培产业的主力军之一。目前,大批量生产的勿忘我主要来自于组织培养,病毒在多次继代培养中不断积累,大大制约了勿忘我产业的发展。病毒病的频繁发生导致勿忘我种质退化,产量和品质大不如前。采用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对勿忘我病毒进行及时诊断,是解决勿忘我产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国内外关于补血草属植物病毒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陈燕芳等报道了勿忘我上存在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侵染,张仲凯记载了一种云南昆明地区发生的“勿忘我皱缩病”,经电镜负染后,观察到球形病毒粒体(直径约20nm),但目前仍不清楚其具体病原。据国外的一些报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补血草病毒(Statice virusY,StaVY)、芜菁花叶病毒(TuMV)、番茄斑萎病毒(TSWV)、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necrotic spot virus,INSV)和葡萄属阿尔及利亚潜伏病毒(Grapevine Algerian latentvirus,GALV)均能侵染补血草。近年来,在云南昆明勿忘我主栽区(云南省晋宁县和宜良县等地),多次发现勿忘我新型病株,主要表现出典型的病毒病症状,如矮化、叶片皱缩、花叶等。在此之前,本发明人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普通RT-PCR对采自云南昆明勿忘我主栽区的感病植株进行了病毒种类的检测,发现云南勿忘我主栽区主要存在TuMV侵染。

TuMV隶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有文献报道,TuMV可侵染多达43科156属的300多种植物,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蚜虫或植株的汁液传播。植株一旦感病,便难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因此,在勿忘我种苗生产中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用于病毒检测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显微形态观察、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生物学方法存在周期长,操作繁琐的问题,且待植物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时,已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显微观察的方法能直观的看到病毒粒体,但操作相对复杂,且耗时较长。免疫学方法如ELISA则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等特点。普通PCR只能对病毒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不能排除假阳性的结果的出现。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quantitative PCR)是一种新的病毒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采用该方法,可实现病毒的定量检测,并且灵敏度较高。但目前还没有Tu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报道。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2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