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加工微小线宽线距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3538.3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4 | 分类号: | H05K3/04;H05K3/02;H05K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邵斌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加工 微小 线宽线距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PCB板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加工微小线宽线距的方法,包括将厚铜PCB板上需要加工的线宽线距的区域分为第一加工区域和第二加工区域,所述第一加工区域指要加工的线宽线距大于指定的尺寸,所述第二加工区域指要加工的线宽线距小于等于指定的尺寸;在厚铜PCB板上贴干膜;通过蚀刻方法加工第一加工区域内的线宽线距,加工后不退膜;通过非蚀刻加工方法加工第二加工区域内的线宽线距,加工后退膜,实现了在大于等于6oz铜厚的PCB板上加工小于等于8mil的线宽线距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CB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加工微小线宽线距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蚀刻方法制作PCB板上的线宽线距,蚀刻方法加工8mil(210um)的线距的能力是3oz(105um)铜,加工6oz的铜厚无法做到8mil的线宽线距离(在PCB行业中,OZ(盎司)是长度单位,1OZ表示在1平方英尺的面积上平均铜箔的重量是28.35克,即用单位面积的重量来表示铜箔的平均厚度;1oz=35um=1.2mil)。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加工微小线宽线距的方法,实现了在大于等于6oz铜厚的PCB板上加工小于等于8mil的线宽线距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加工微小线宽线距的方法,包括:将厚铜PCB板上需要加工的线宽线距的区域分为第一加工区域和第二加工区域,所述第一加工区域指要加工的线宽线距大于指定的尺寸,所述第二加工区域指要加工的线宽线距小于等于指定的尺寸;在厚铜PCB板上贴干膜;通过蚀刻方法加工第一加工区域内的线宽线距,加工后不退膜;通过非蚀刻加工方法加工第二加工区域内的线宽线距,加工后退膜。
进一步地,所述厚铜PCB板指铜厚大于等于6oz的PCB板上,所述指定的尺寸为8mil。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非蚀刻加工方法加工第二加工区域内的线宽线距,加工后退膜,包括:当4mil<线宽线距的尺寸≤8mil时,采用捞针进行控深捞,加工深度为总铜厚减去15μm,形成微小槽;当线宽线距的尺寸≤4mil时,采用UV镭射加工,加工深度为总铜厚减去15μm,形成微小槽;对机械加工后的厚铜PCB板进行二次蚀刻,以去除所述微小槽底部残留的铜,二次蚀刻后退膜。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蚀刻后退膜,指第一加工区域和第二加工区域同时退膜。
进一步地,当4mil<线宽线距的尺寸≤8mil时,采用捞针进行控深捞,加工深度与总铜厚相等;当线宽线距的尺寸≤4mil时,采用UV镭射加工,加工深度与总铜厚相等。
进一步地,通过蚀刻方法加工第一加工区域内的线宽线距时,蚀刻速度按照总铜厚减去0.5oz铜厚对应的速度进行蚀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在大于等于6oz铜厚的PCB板上加工小于等于8mil的线宽线距,实现了在厚铜PCB板上加工微小线宽线距的目的;打破了本领域内PCB板上的线宽线距只能通过蚀刻方法制作,机械加工方法等非蚀刻方法只能用于制作PCB板上的通孔的固有认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经过曝光、显影后的厚铜PCB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图1进行蚀刻后的厚铜PCB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图2进行机械加工时的厚铜PCB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图2进行机械加工后的厚铜PCB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图4进行二次蚀刻后的厚铜PCB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图5进行退膜后的厚铜PCB板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3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