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74585.X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慧;张韶辉;郝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B11/04 | 分类号: | G03B11/04;G0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冯梦洪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场 相机 遮光 及其 设计 方法 | ||
一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及其设计方法,能够解决相机视场外的强光源通过光机结构及光学镜片的多次反射和散射,进入到光学探测器表面上形成杂散光而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的问题。这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其包括:遮光罩主体、多级挡光环,遮光罩采用高吸收率光学材料,遮光罩主体和挡光环均具有消杂散光涂层,多级挡光环之间间隔不相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以及该遮光罩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杂散光是光学系统中所有非正常传输光线的总称。杂散光的存在会降低像面的对比度,甚至在像面上产生明显光斑,直接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可见光相机的杂散光来源主要有三类:(1)视场内的背景光到达探测器表面;(2)视场内的目标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多次反射、散射到达探测器表面;(3)视场外的强光源通过散射或衍射到达探测器表面。第一类杂散光为均匀背景,通常在信号处理阶段加以消除;第二类杂散光会在像面形成“鬼像”,通过在透镜表面镀减反膜及合理的光学设计实现杂散光的消除;第三类杂散光会在像面产生亮点或亮斑,通常通过消光涂料及遮光罩、挡光环的设计进行抑制。
天基宽视场相机工作在可见光波段,光学系统为改进的双高斯镜头形式,入瞳直径(第一镜片直径)为D0,对角线视场为2ω。由于实际使用场景中太阳对相机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β,即太阳临界角为β,故对相机的杂散光抑制主要针对太阳临界角β以外。虽然在临界角外太阳不会进入光学系统视场,但因为太阳是强光源,如果没有遮光罩、挡光环等必要的杂散光抑制措施,或光学系统的光学、结构设计不合理,太阳光通过机械结构表面的反射、散射以及透镜表面的反射,到达探测器靶面的能量依然很强,严重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是相机杂散光的主要来源,必须进行分析与抑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其能够解决相机视场外的强光源通过光机结构及光学镜片的多次反射和散射,进入到光学探测器表面上形成杂散光而影响相机的成像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其包括:遮光罩主体、多级挡光环,遮光罩采用高吸收率光学材料,遮光罩主体和挡光环均具有消杂散光涂层,多级挡光环之间间隔不相等。
还提供了一种宽视场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宽视场相机的结构参数,包括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D0、对角线视场2ω;
(2)遮光罩的长度L、遮光罩的口径D、遮光罩的锥角α按照公式(1)设计
其中,β为杂散光源的临界角;
(3)遮光罩内部采用多级非等间距挡光环的结构,挡光环的高度H1、H2和间距M通过公式(2)得到
(4)在遮光罩、挡光环的表面都涂以消杂散光材料;
(5)采用杂散光分析软件Tracepro对宽视场相机遮光罩的杂散光抑制效果进行分析,Tracepro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杂散光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界面的辐射特性构造相应的概率函数模型,将辐射能量由大量光线携带传输,每束光在界面的吸收、反射、透射、衍射及其传输方向都由服从概率模型的随机数确定,分别追踪每一能束的传输,最后统计杂散光在系统内的分布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4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回收加工系统
- 下一篇:输电杆塔的危险评估平台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