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4740.8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光明;林原胜;赵振兴;代路;李邦明;张克龙;才鑫馨;柳勇;徐广展;劳星胜;陈列;马灿;戴春辉;廖梦然;吕伟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戴弘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内肋换 热管 设计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锥形内肋换热管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各自对应的取值范围,确定每个所述设计参数的多个候选取值;
基于所确定的每个所述设计参数的多个候选取值,得到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对应的多个候选取值组合;
获取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流动换热综合评价因子PEC值和插入损失ΔB值,并对所述PEC值和所述ΔB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基于归一化处理后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PEC值和ΔB值,确定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对应的最优候选取值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锥形内肋换热管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各自对应的取值范围,确定每个所述设计参数的多个候选取值,包括:
确定每个所述设计参数对应的取值步长;
按照所述取值步长,在所述取值范围内,针对每个所述设计参数进行分段取值,确定每个所述设计参数的多个候选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流动换热综合评价因子PEC值和插入损失ΔB值,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中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的取值,分别进行锥形内肋换热管的流体仿真和声场仿真;
根据所述流体仿真和所述声场仿真的结果,获取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流动换热综合评价因子PEC值和插入损失ΔB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PEC值和所述ΔB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包括:
确定所获取的所有PEC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所有ΔB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基于所述所有PEC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PEC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基于所述所有ΔB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ΔB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归一化处理后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PEC值和ΔB值,确定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对应的最优候选取值组合,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归一化处理后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PEC值和ΔB值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综合性能评估值;
将各所述综合性能评估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候选取值组合,确定为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对应的最优候选取值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包括锥形内肋换热管的肋深、肋宽、锥高和导程中的任意多项。
7.一种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锥形内肋换热管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各自对应的取值范围,确定每个所述设计参数的多个候选取值;
组合模块,用于基于所确定的每个所述设计参数的多个候选取值,得到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对应的多个候选取值组合;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流动换热综合评价因子PEC值和插入损失ΔB值,并对所述PEC值和所述ΔB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归一化处理后每个所述候选取值组合对应的PEC值和ΔB值,确定所述多个待优化的设计参数对应的最优候选取值组合。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的步骤。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锥形内肋换热管设计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47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角度扭矩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烧麦皮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