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机器人外部轴位置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5052.3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4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伟;沙建军;康静;彭锐晖;钱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启知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9 | 代理人: | 李巧丽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机器人 外部 位置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工业机器人外部轴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如果目标路径长度不大于机器人末端运动长度限值,则进行B步骤;否则,转到C步骤;
B.确定固定的外部轴位置;
B1.沿导轨建立X轴坐标系,其原点在该导轨最左端;将目标路径左端点的坐标值记为minXPnt,目标路径右端点的坐标值记为maxXPnt;
B2.分别计算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右两端点满足可达性时外部轴位置的范围:
B2.1设机器人底座移动距离为mLen,将minXPnt左侧距离mLen的位置作为初始外部轴位置;
B2.2判定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端点的可达性;若可达,则此处为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端点可达范围的右边界,记为LR;若不可达,则将机器人底座沿导轨左移mLen,重复B2.2步骤,直到判定出可达范围的右边界,然后转至B2.3步骤;若直到移动到导轨最左端都不可达,则将B2.1步骤中所述的初始外部轴位置设为初值,转至B4步骤;
B2.3机器人底座继续间隔mLen左移,判定对目标路径左端点的可达性,直到判定出不可达的外部轴位置为止,将最左侧的可达位置记作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端点的可达范围的左边界,记为LL,若机器人移动到导轨最左端依旧对目标路径点满足可达性,则将导轨最左端位置记为LL;
B2.4从minXPnt左侧距离mLen的位置开始,判定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右端点的可达性范围,将其右边界记为RR,左边界记为RL;
B3.若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右两端点可达范围存在交集,取交集的中心点RL+(LR-RL)/2作为外部轴位置的初值,转至B4步骤;若没有交集,将目标路径右端点可达范围的中心点RL+(RR-RL)/2设为外部轴位置的初值,转至B4步骤;
B4.优化外部轴位置:
B4.1判定机器人位于外部轴初值位置处对目标路径中所有路径点的可达性;
B4.2若均可达,则此位置即为优化后的外部轴位置,转至D步骤;若存在不可达的情况,则外部轴位置左移mLen/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判定机器人位于新的导轨位置处对目标路径中所有路径点的可达性,若超出导轨左侧极限位置,则从外部轴初值位置向右间隔mLen/n计算,直到找到某外部轴位置使得机器人对目标路径中所有路径点均可达,则此位置即为优化后的外部轴位置,转至D步骤;若超出导轨右侧极限位置依旧不可达,则说明该路径线无法在外部轴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完成作业,需改为随动工作状态,继续进行C步骤;
C.外部轴位置随动;
C.1确定外部轴初始位置:利用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计算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端点的可达范围的中心点,作为外部轴初始位置,若任意外部轴位置都无法满足机器人对目标路径左端点的可达性,则判定机器人对该目标路径不可达,转至D步骤;
C.2随动:根据两个相邻路径点在X轴方向上的坐标值增幅,实时移动机器人的外部轴位置,完成对目标路径的作业;
D.结束优化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外部轴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可达性的判定方法为:利用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计算机器人在导轨上不同位置对目标路径点的可达性,将目标路径点的位姿矩阵作为逆运动学算法的输入变量,若输出的各关节角度值满足机器人对应关节角的角度可达范围,则机器人在该导轨位置对该目标路径点可达,即机器人外部轴位置满足对目标路径点可达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九维华盾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50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