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分体组合式多功能陶瓷柴烧窑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5340.7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1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松;张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1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分体 组合式 多功能 陶瓷 烧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分体组合式多功能陶瓷柴烧窑炉。其是由三个单独的分体结构,燃烧室分体、窑炉分体、烟道分体,依次序拼合构成;燃烧室设有燃烧室门,在右侧设有第一火道口;燃烧室下部架设有篦子,在篦子右部靠近第一火道口前设有竖立挡板;在燃烧室顶部设有投料口;窑炉分体设有窑炉门,在左侧设有和第一火道口对应的第二火道口,在窑炉底部设有燃气口,在右侧底部设有第一烟道口;烟道内通道设为倒着的S型,在左侧设有和第一烟道口对应的第二烟道口,在顶部连接有烟囱。本发明可拆卸分装组合使用、结构设计小巧便于携带,实现了真正的小型化,为烧制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最佳的柴烧窑炉;且在小型化便携的前提下能实现多种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分体组合式多功能陶瓷柴烧窑炉。
背景技术
窑炉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烧成制品的设备,是陶艺成型中的必备设施。人类上万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造窑样式和经验。从原始社会的地上露天堆烧、挖坑筑烧到馒头状升焰圆窑、半倒焰马蹄形窑、半坡龙窑、鸭蛋形窑,再到现今的室内气窑、电窑,窑炉科技在不断改良发展中。
现代窑炉一般用耐火砖或耐火棉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电窑比使用可燃气体和油的窑炉更容易控制温度,但是一些陶工和艺术家认为电窑的烧成气氛过于单一,无法达到理想艺术效果。气烧窑炉是当今陶瓷烧制采用的主要燃烧技术。
近年来随着很多陶瓷艺术家和爱好者对柴烧陶瓷工艺不断创新和更多创意十足的柴烧陶瓷作品的不断推出,柴烧工艺和相应的柴烧窑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普遍认可。而为了节省燃料和减少污染,柴烧陶瓷窑炉的小型化已成为当下柴烧技术的发展趋势。
柴烧窑的架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火膛(fire box燃烧室),窑室(chamber),烟囱(chimney),烟道(flue)。烧窑的原理是:木材於火膛中燃烧,其产生的热度,灰烬,火焰,经过 窑室,对摆在其中的陶坯产生作用与效果,再经由白烟排出。因此窑的设计重点必定是①有利于燃烧(包括升温及保温);②有利与火与灰在坯体上的著述:③火的排出路径(侧焰、倒焰或直焰)。一般的柴烧窑四个部分的设计都是由下向上的空间布局,即使设计小一点其体积和占地还是会比较大,烧制时需消耗的木材仍然不少,而且一般不可移动,不如电烧炉和燃气炉小巧,但是其产生的瓷釉效果却也是电窑和燃气窑不能相比的。
在现有技术中,曾有发明人研制出《一种节能型柴烧窑炉》其专利号为CN201620707948.5;该技术方案中涉及到的窑炉将柴烧室和窑炉设置为分开成左右两个相互联通却又各自有独立空间的结构,整体的体积都减少了,确实可以减少木材的消耗。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没有烟道设计,其应用时常会有倒烟呛人现象,且其窑炉和燃烧室的结构设计仍然偏于保守,所以不具备移动性可能。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有关柴烧窑炉的设计方案,其也申报了专利,名称为:《一种陶瓷用多功能窑炉及其烧制工艺》,申请号CN201811343117.4。在该专利中将窑炉设计为分开的火头(包括烧柴仓)、窑体、和烟道,彻底将烧柴部分和窑体以及烟道分开设计,其将火头和窑体分开成两部分,火头可以通过轨道和窑体合体,也可分开;烟道设计在窑体一旁与窑体联通;还在窑体上配设了燃气接口和可以通电加热的硅碳棒,其优点是既可以油有一定的炭烧效果,也可以利用电烧或气烧达到节能和升温快效率高的特点。但是该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1、结构设计复杂,属于大型窑炉,不具备移动可能。2、其火头和和窑体之间通过轨道可以分体的设计目的并不明确,即使有轨道,因火头的重量并不轻便,其分开合并的操作仍会很难会很费力;且火头在烧柴后,温度很高,其推动时是有安全风险的。3、其窑车出口也即窑体门设在和火头同侧,即使有轨道,也会因火头挡在出口前,其出口前空间会显得很局促,而且非常不方便,而将火头的配套轨道设计加长,无疑又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5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居用的衣物推荐与配送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冲窝工装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