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9225.7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2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于立松;江武;谈伟;车磊;吴玉祥;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宜可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02 | 分类号: | F25D1/02;F25D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8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热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冷却装置。该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包括筒体(10)和驱动机构(20),筒体(10)具有进料端(11)和出料端(12),筒体(10)配设冷却机构(30)和导向叶片(40),进料端(11)和出料端(12)均设置端部支撑机构(50),端部支撑机构(50)与筒体(10)旋转密封连接,出料端(12)通过导出管路(14)连接有输送螺旋(81)或关风机(82)以阻止筒体(10)外部空气进入筒体(10)内部,筒体(10)内配设有用于与冷却机构(30)表面进行摩擦的摩擦机构(70)。本发明得到了一种适宜对含油残渣进行冷却的滚筒冷渣机,而且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热解技术是目前国外广泛用于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手段,是一种改进的污泥高温处理工艺。含油污泥热解技术是在无氧或缺氧的高温环境中,使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及其他有机物发生高温裂解反应,产生气、液、固三相产物。含油污泥热解得到的水蒸气、油气经过冷凝和气液分离后可以得到燃料油、冷凝水和不凝气,而热解的固体产物主要为沙砾等无机物和一些有机焦渣。
含油污泥热解得到的固态残渣通常温度比较高,为了便于残渣的运输、储存和再次利用,需要将固态残渣进行冷却。滚筒冷渣机是常见的物料冷却设备,因其冷渣效果好、耗电率低、运行平稳可靠、安装方便等特点目前在能源、环保、冶金、石化等工业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滚筒冷渣机对热解固态残渣进行冷却时,尽管大部分油气都已经被导入到冷凝器中,但依然存在一部分油气会混掺在高温热解固体残渣中,油气在高温有氧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复燃现象,引发安全事故。而目前的滚筒冷渣机所设置的密封结构都是针对漏渣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12005734 U公开了一种滚筒式冷渣机的密封装置,通过在滚筒与进渣装置的动静结合处设置密封结构来达到防漏渣的目的。目前的冷渣机不是一个密封的结构,并不能满足含油泥残渣冷却所要求的密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宜对含油残渣进行冷却的新型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冷却装置,包括筒体和驱动机构,筒体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筒体配设冷却机构和导向叶片,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均设置端部支撑机构,端部支撑机构与筒体旋转密封连接,出料端通过导出管路连接有输送螺旋或关风机以阻止筒体外部空气进入筒体内部,筒体内配设有用于与冷却机构表面进行摩擦的摩擦机构。
本发明创造的发明构思在于:通过在进料端和出料端设置与筒体旋转密封连接的端部支撑机构,以及输送螺旋或关风机的设置,使得筒体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隔绝了外部空气的进入,降低了油气复燃的概率,保证了安全。筒体内部空间被密闭后,残余的油气不能直接散到外部空气中,容易在冷却机构表面冷凝成液态油滴,液态油滴则容易粘附粉尘,从而影响冷却机构的换热效率,需在筒体内增设摩擦机构,用于将粘附于冷却机构表面的粉尘擦除以防止粉尘增厚。
作为改进,所述导向叶片呈螺旋形布置于筒体的内壁。导向叶片用于将含油残渣从筒体的进料端拨向出料端,最终从导出管路导出。
作为改进,所述冷却机构为位于筒体内部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配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冷是最常用且有效的冷却方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机构呈鸟笼状,也即冷却水管呈环状排列分布,不仅使冷却机构均匀布置于筒体的内部,还增加了含油残渣与冷却水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增强含油残渣的冷却效果。
作为改进,导向叶片位于筒体的内壁与冷却机构之间,冷却机构与端部支撑机构固定使筒体可相对冷却机构旋转,摩擦机构为导向叶片的内缘。现有技术中,冷却机构一般与筒体固定并与筒体一并旋转。本申请由于筒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部支撑机构,使得冷却机构可以固定不动,从而使筒体可相对冷却机构旋转,使导向叶片的内缘可与冷却机构发生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宜可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宜可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9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