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防离析减少裂缝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0310.5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玉;王静华;韩洪星;张东山;王万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1/00 | 分类号: | E01C21/00;E01C3/04;E01C3/02;E01C19/18;E01C19/28;E01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地区 水泥 稳定 基层 离析 减少 裂缝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防离析减少裂缝施工方法,低温地区骨架密实型底基层和顶基层中级配砂砾的粒径比例均为:20~25mm:10~20mm:5~10mm:3~5mm:0~3mm=24%:31%:17%:5%:23%;顶基层中各组份重量比为:级配砂砾:水泥=100:5,最大干密度2.405g/cm3,含水量4.4%,7天浸水无侧限强度(MPa)5.0,顶基层的厚度为20cm。底基层中各组份重量比为:级配砂砾:水泥=100:4;最大干密度2.393g/cm3,含水量4.3%,7天浸水无侧限强度(MPa)4.5,底基层的厚度为36cm。依次进行底基层、顶基层的摊铺、摊铺的辅助作业、碾压、养生和试验检测。本发明能保证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减少裂缝且达到质量优良的要求,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节约工期,质量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防离析减少裂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区的高速公路路面是在路基(或称垫层) 表面上用15cm厚的碎石作底基层,在底基层上端设34cm厚的基层,而后在基层上端铺设下、中、上总计19cm厚的沥青面层所构成,通常把底基层和基层统称为基层。为区别本发明中将底基层上端的基层称顶基层,底基层和顶基层构成基层,其中基层起承上启下作用,基层整体性、强度、压实度的指标对高速公路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主要有横向裂缝、坑塘、唧浆、坑槽和龟裂,其病害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基层裂缝引起。基层是半刚性结构,应该具有刚度大、施工方便、水稳性、抗冻性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性脆、抗变形能力差的弱点,且随温度变化引起温缩裂缝,因含水量变化引起的干缩裂缝等现象,特别是我国在42°N以北的低温地区(年平均气温-1~10℃),如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甘肃及新疆北部等广大地区因温度变化、含水量变化引起温缩、干缩裂缝的现象更为严重。基层中的裂缝初期对行车并无明显影响,但会引起地表水向下渗透,造成路基局部长期潮湿,影响支撑基层的整体强度,从而常导致沥青面层的破坏。
在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面,对层间结合状态重视不够,不能保证层间处于连续状态;路面出现反射裂缝在所难免,由于未及时有效地处理,成为发生唧浆、坑槽及与裂缝有关的其它病害的根源,裂缝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如下:
1)疲劳裂缝,也称荷载裂缝,是由于重复的行车荷载作用产生的破坏。车轮作用时,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当荷载反复作用,特别是大量的超限荷载作用时,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从而导致半刚性基层底部首先开裂,并逐渐扩展到上部。
2)温缩裂缝,主要是低温裂缝,是指半刚性基层材料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引起体积的收缩。此时基层薄弱处会产生细小裂缝,并迅速发展,由于路面横向长度远小于纵向长度,侧向的约束力不大,故这种裂缝一般为横向间距性裂缝。
3)干缩裂缝,干缩裂缝是指由于水的减少而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的作用和碳化作用等等引起的半刚性材料的体积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4)基层压实度、强度不够或者半填半挖路段,干缩或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
5)设计不合理及施工不规范产生的裂缝。
如何在低温地区施工环节使基层,最大限度的减少裂缝的发生和影响,增强结构耐久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防离析减少裂缝施工方法,保证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能防离析减少裂缝达到质量优良的要求,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 节约工期,质量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此,本发明的低温地区水泥稳定粒料基层防离析减少裂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0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