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泵用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0713.X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2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健;余炎松;严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宝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02 | 分类号: | F16D25/02;F16D25/12;F15B15/18;H02J3/38 |
代理公司: |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9 | 代理人: | 熊小芬 |
地址: | 311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泵 可分离 式联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泵用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即可转化电能又能产生电量的双向作用的油泵用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包括液压箱、工作箱和电子箱,液压箱内安装有液压缸、开关一和开关二,工作箱内设有油马达、油泵和永磁电机,永磁电机的两端均安装有电机轴,油马达上和油泵上均设有插接口,油马达上设有联轴器分离油缸一和油箱一,油泵上设有联轴器分离油缸二和油箱二,开关二与联轴器分离油缸二电连接,开关一与联轴器分离油缸一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即可转化电能又能产生电量的双向作用;让油马达和油泵自动与永磁电机分离;能回收液压缸使用后的用油;便于可分离式联轴器端一和可分离式联轴器端二的联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油泵用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
背景技术
联轴系统既是通过用来联接不同结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得两个结构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尤其是现如今使用较多的联轴器。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系统还具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实在耐用。一般联轴系统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动力机则是借助于联轴系统与工作机连接。
而现在随着工业化时代的进步,油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改进而出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便也结合了油路的使用价值,通过使用油的动力让联轴系统更加成熟,如液压缸的运用。但目前使用液压缸时一般是通过将液压回油的是能量单向转变为电能,这便是基础的馈能原理,效果太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将液压回油的是能量单向转变为电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即可转化电能又能产生电量的双向作用的油泵用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泵用的可分离式联轴系统,包括液压箱、工作箱和电子箱,所述液压箱内安装有液压缸、开关一和开关二,所述开关一和开关二分别置于液压缸的顶面和液压缸的底面,所述工作箱内设有油马达、油泵和永磁电机,所述油马达、油泵和永磁电机置于一个平面上,所述油马达和油泵均与工作箱活动连接,所述永磁电机与工作箱连接,所述永磁电机置于油马达和油泵之间,所述永磁电机的两端均安装有电机轴,所述油马达上和油泵上均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所在位置与电机轴的所在位置相对应,所述油马达上设有联轴器分离油缸一和油箱一,所述联轴器分离油缸一与油马达连接,所述油马达和液压箱均与油箱一连通,所述油泵上设有联轴器分离油缸二和油箱二,所述联轴器分离油缸二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和液压箱均与油箱二连通,所述开关二与联轴器分离油缸二电连接,所述开关一与联轴器分离油缸一电连接,所述永磁电机的一端电连接有馈能系统,所述永磁电机的另一端电连接有旁路安全阀,所述馈能系统置于电子箱内。
通过工作箱内的油泵的启动可让油泵连通的油箱二内的油受油泵的作用流入到油箱二连通的液压箱内,液压箱内的液压缸便可开启工作,直至触碰到液压缸底部的开关二,开关二电连接的联轴器分离油缸二便开启工作,让联轴器分离油缸二连接着的油泵的插接口受力断开与永磁电机的电机轴的连接,永磁电机便不会对油泵产生作用,从而开启发电工作。而通过工作箱内的油马达的启动可让油马达连通的油箱一的油受油马达的作用向油箱一连通的液压箱底部内注入油时,液压箱内的液压缸便可方向作用,触碰到液压缸顶部的开关一,开关一电连接的联轴器分离油缸一便开启工作,让联轴器分离油缸一连接着的油马达的插接口受力断开与永磁电机的电机轴的连接,永磁电机便不会对油泵产生作用。这样便达到了即可转化电能又能产生电量的双向作用的目的。永磁电机一端电连接的馈能系统是将液压回油的势能转变为电能,当馈能系统出现故障,则自动切入到永磁电机的另一端电连接的旁路安全阀,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宝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宝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0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