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混凝土与钢管转换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2352.2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乔;王静峰;张树林;沈奇罕;刘用;胡子明;郑治祥;徐智东;程安乐;郑瑞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08;E04H12/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大型 输电 钢管 混凝土 转换 节点 | ||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混凝土与钢管转换节点。本发明包括同轴装配的下层钢管混凝土和上层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管混凝土的顶端面处轴向的向上层钢管管腔内凸设有套筒状的灌浆管,使得灌浆管与下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形成彼此筒腔连通的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该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的轴肩处布置法兰面,从而与上层钢管的底端管口间形成法兰配合。本发明具备构造简单、传力可靠、占用空间小、施工方便的优点,能为转换节点的正常可靠使用提供基础保障,最终确保大型输电塔的使用性能满足设计所需,成效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塔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混凝土与钢管转换节点。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是在钢管内部浇筑混凝土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此时,其内部核心混凝土受到外部钢管的约束作用,其抗压性能显著提高,而外部钢管受到内部混凝土的侧向支撑,局部稳定性能显著改善。与纯钢结构和纯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塑形和抗震性能优越、节省材料和施工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应用广泛。在输电塔施工作业中,钢管混凝土的末端与顶端钢管之间的转换节点施工属于罕见施工方式,应用较少,很多操作多为摸索性施工,为钢管混凝土杆塔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造成阻碍。尤其在实际操作时,位于下层的钢管混凝土待浇筑和凝固,而位于上层的空心的钢管待可靠安装;由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多为斜柱设计,这使得当钢管混凝土内砂浆在凝固后,水平面状的灌浆面与转换节点所在斜面彼此相交,进而使得转环节点所在区域一部分被混凝土覆盖而另一部分脱空,最终造成该区域应力失衡,产生应力分布缺陷,从而对输电塔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混凝土与钢管转换节点,其具备构造简单、传力可靠、占用空间小、施工方便的优点,能为转换节点的正常可靠使用提供基础保障,最终确保大型输电塔的使用性能满足设计所需,成效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大型输电塔的钢管混凝土与钢管转换节点,包括同轴装配的下层钢管混凝土和上层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钢管混凝土的顶端面处轴向的向上层钢管管腔内凸设有套筒状的灌浆管,使得灌浆管与下层钢管混凝土组合形成彼此筒腔连通的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该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的轴肩处布置法兰面,从而与上层钢管的底端管口间形成法兰配合。
优选的,所述灌浆管的顶端管口处法兰配合有用于封闭该灌浆管的盖板,盖板处向灌浆管管腔内轴向延伸有中间杆,中间杆的底端固接用于压平灌浆面的压板;所述压板、盖板及灌浆管彼此同轴,且压板上还开设有连通灌浆管管腔与外部环境的连通孔。
优选的,连通孔与中间杆同轴,且中间杆为管状结构;连通孔、中间杆的管腔以及盖板处贯通孔彼此连通,从而导通灌浆管管腔与外部环境。
优选的,所述灌浆管的外径小于下层钢管混凝土的筒腔直径,下层钢管混凝土的顶端面处凸设有连通外部环境的气液排出管,所述气液排出管沿灌浆管的外管壁周向环绕布置。
优选的,所述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的轴肩处布置的法兰面为内外两圈式结构,包括位于上层钢管外壁处的外圈法兰孔和位于上层钢管筒腔内的内圈法兰孔。
优选的,下层钢管混凝土的筒腔处预留有可供内圈法兰孔处单边螺栓安装的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二段式阶梯套筒构造的轴肩处布置的法兰面处和上层钢管的底端管口处均设置加强筋。
优选的,下层钢管混凝土的筒腔内布置轴向加强板和周向连接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2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