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2355.6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贾慎锋;郑志强;于铁军;汪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B21J15/42;B21J15/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卢艳民 |
地址: | 2017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防撞梁 横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包括翻转架、检测提示系统和加工夹具,检测提示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触摸屏、按钮组件和声光报警器,加工夹具包括电控气缸、左夹爪、右夹爪和两个手动压紧机构,翻转架包括翻转架底座和右夹爪安装柜,电气控制柜和右夹爪安装柜一左一右地设置在翻转架底座上;触摸屏和按钮组件分别设置在电气控制柜的外侧壁,声光报警器、电控气缸和左夹爪分别设置在电气控制柜的顶端,右夹爪设置在右夹爪安装柜的顶端;两个手动压紧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左夹爪和右夹爪的上方。本发明的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能够有效地满足工业上对于防撞梁组合件的铆接工艺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避免了后期返工返修情况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利用自身特点吸收来自碰撞造成的能量,保护车身和车上乘客的行车安全,因此需要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所以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选择铝合金作为前后防撞梁的材质。铝和钢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很大,两种材料焊接难度很大,目前没有适合车身异种材料焊接的工艺。因此通过螺栓装配进行连接,通常在铝材料上进行拉铆螺母、螺母螺栓、抽芯铆钉等工艺来实现铝和钢的连接。不过由于零件种类繁多,铆接工艺多种(无铆钉铆接、拉铆M8螺母、拉铆M6螺母、拉铆M6螺钉、抽芯铆钉、螺栓装配等),既要保证铆接强度又要保证无漏铆接、无错铆接等。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作业工人操作失误,产品处理不到位,不遵守流程造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能够有效地满足工业上对于防撞梁组合件的铆接工艺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避免了后期返工返修情况的出现。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包括翻转架、检测提示系统和加工夹具,所述检测提示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触摸屏、按钮组件和声光报警器,所述加工夹具包括电控气缸、左夹爪、右夹爪和两个手动压紧机构,其中:
所述翻转架包括翻转架底座和右夹爪安装柜,所述电气控制柜和右夹爪安装柜一左一右地设置在所述翻转架底座上;
所述触摸屏和按钮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气控制柜的外侧壁,所述声光报警器、电控气缸和左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气控制柜的顶端,所述右夹爪设置在所述右夹爪安装柜的顶端;所述两个手动压紧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的上方;
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的结构相同,且呈左右对称分布;每个夹爪均包括转盘、从动轮、前定位块和后定位块,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转盘的转动轴上,所述前定位块和后定位块分别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工作面上;所述左夹爪的转盘和右夹爪的转盘的工作面相对设置;
所述电控气缸位于所述左夹爪的正后方;
所述电控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左夹爪的从动轮之间张紧有传送带;
所述触摸屏、按钮组件和声光报警器分别与电气控制柜电连接。
上述的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其中,所述电气控制柜外接有三个拉铆枪,所述三个拉铆枪负责不同孔位上的拉铆;所述触摸屏上显示各步指令,提醒工人各步所需拉铆枪的型号和拉铆次数;工人疏忽或操作不当出现与所述触摸屏上指令不符的行为时,所述电气控制柜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启动报警。
上述的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其中,所述拉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气控制柜通信连接的传感检测装置,所述传感检测装置用于比较安装于所述拉铆枪的一端的拉铆件是否对准待铆接工件上对应的孔,并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电气控制柜,当没有对准时,所述电气控制柜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启动报警。
上述的一种加工防撞梁横梁的拉铆装置,其中,所述左夹爪的转盘通过转盘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电气控制柜的顶端,所述右夹爪的转盘通过转盘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右夹爪安装柜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2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夹子自动组装机
- 下一篇:一种依非韦伦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