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越河隧道盾构机盾尾施工用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2424.3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平;张晓勇;曹校勇;刘永强;孙海东;吴双;李铎;马安震;陈国相;杨绍战;李建斐;叶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8;E21D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盾构 机盾尾 施工 加固 结构 方法 | ||
1.一种越河隧道盾构机盾尾施工用加固结构,设于盾构机的盾尾后并位于环管片的外侧且为圆环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聚氨酯溶液凝固后形成的聚氨酯加固区和包括水玻璃、水泥浆的双液浆凝固后形成的双液浆加固区,所述聚氨酯加固区位于所述盾尾的后方,所述双液浆加固区位于所述聚氨酯加固区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河隧道盾构机盾尾施工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加固区包括第一聚氨酯加固区和第二聚氨酯加固区,所述第一聚氨酯加固区位于所述盾尾后的第一组环管片的外侧,所述第二聚氨酯加固区位于所述盾尾后的第二组环管片的外侧,所述双液浆加固区位于所述盾尾后的第三组环管片-第十三组环管片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越河隧道盾构机盾尾施工用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加固区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聚氨酯加固区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聚氨酯加固区的外侧还设有包括水玻璃、水泥浆的双液浆凝固后形成的双液浆加固层。
4.一种用于形成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越河隧道盾构机盾尾施工用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盾尾后的X组环管片上的注浆孔将聚氨酯溶液压入对应环管片外侧的空间,待其凝固后形成聚氨酯加固区,X为1、2或3;
步骤2、通过盾尾后的第X+1组环管片-第Y组环管片上的注浆孔将包括水玻璃和水泥的双液浆注入对应环管片外侧的空间,待其凝固后形成双液浆加固区,Y=X+Z,Z为9、10、11或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先将注浆管插入盾尾后的第二组环管片上的注浆孔后将聚氨酯溶液压入第二组环管片外侧的空间,待其凝固后形成第二聚氨酯加固区;再将注浆管插入盾尾后的第一组环管片上的注浆孔将聚氨酯溶液压入第一组环管片外侧的空间,待其凝固后形成第一聚氨酯加固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第一聚氨酯加固区凝固前将注浆管插入盾尾后的第一组环管片上的注浆孔并延伸到第一聚氨酯加固区的外侧注入包括水玻璃和水泥浆的双液浆,待其凝固后形成的双液浆加固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Z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双液浆中水泥浆的水灰质量比不大于1.3:1、水灰体积比不大于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24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