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及其节点结构和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3151.4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3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土木;陆晓文;王良;宋建新;谢丹;李云珍;姚灿峰;张金;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3 | 分类号: | E04B5/43;E04B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鸿财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混凝土 构件 及其 节点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及其节点结构和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楼板,楼板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楼板设置有容纳块,容纳块底部开设有插接槽,容纳块设置有多个位于插接槽内的铰接轴,铰接轴外周侧套设有安装套,安装套外周侧固定有调节板,安装套外周侧设置有动力板,插接槽周侧槽壁开设有安装槽,容纳块设置有滑动在安装槽内的封闭板,相邻封闭板之间相互滑动接触,封闭板靠近插接槽一侧设置有能够与立柱侧壁相抵接的驱动块,调节板朝插接槽中轴线翻转时驱动驱动块朝插接槽中轴线方向滑动,楼板以及容纳块开设有相互连通且分别连通至插接槽的灌浆孔以及溢浆孔。本申请能够方便楼板与立柱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及其节点结构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叠合结构是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后浇混凝土而装配形成的一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它不仅有现浇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又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一种施工速度快,整体性好,经济效益高的结构形式。
参见图1,一种的叠合式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8以及楼板1,楼板1有多个且均匀间隔搭接在立柱8顶部,使得相邻楼板1之间的间距相同。楼板1周侧预留钢筋,立柱8顶部中间位置预留钢筋,当楼板1搭接完成后,将楼板1与主体的钢筋相连接,再在连接处浇灌混凝土即可。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楼板1的数量较多,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楼板与立柱的连接,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及其节点结构和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包括楼板,所述楼板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楼板设置有卡接在容纳槽内的容纳块,所述容纳块底部开设有用于供立柱插入的插接槽,所述容纳块设置有多个位于插接槽内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外周侧套设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外周侧固定有用于调节立柱水平位置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有多个且与立柱周侧侧壁一一对应,所述调节板竖直向下时与插接槽周侧槽壁相抵接,所述安装套外周侧设置有动力板,所述调节板抵接在插接槽槽壁时所述动力板倾斜向下且朝插接槽中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动力板朝远离插接槽槽口方向翻转时所述调节板朝插接槽中轴线方向翻转,所述插接槽周侧槽壁开设有朝远离插接槽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容纳块设置有滑动在安装槽内的封闭板,相邻所述封闭板之间相互滑动接触,所述封闭板靠近插接槽一侧设置有能够与立柱侧壁相抵接的驱动块,所述调节板朝插接槽中轴线翻转时驱动驱动块朝插接槽中轴线方向滑动,所述楼板以及容纳块开设有相互连通且分别连通至插接槽的灌浆孔以及溢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板采用整体式结构,各个楼层施工时铺设楼板数量大大降低,能够较为有效的降低楼板施工的繁琐程度;楼板连接时通过动力板翻转带动调节板翻转,使得立柱周侧槽壁与插接槽周侧槽壁的间距处于相对均匀的状态,通过调节板翻转时带动封闭板封闭插接槽槽口,使得水泥灌注时水泥泄露的可能降低。
可选的,所述封闭板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旋转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周侧设置有抵接柱,所述封闭板设置有当驱动块抵接在立柱侧壁时驱动抵接柱抵接在调节板远离插接槽中轴线一侧的驱动组件,所述封闭板设置有当抵接柱抵接于调节板用于限制抵接柱朝靠近插接槽槽口方向运动的限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板滑出安装槽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抵接柱翻转抵接调节板,通过限制组件限制抵接柱,有利于保持调节板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以及驱动条,所述驱动轮固定在旋转轴外周侧,所述封闭板顶部开设有供驱动条滑动的滑槽,所述驱动条设置在安装槽顶部槽壁靠近槽口的位置,所述滑槽位于旋转轴上方且驱动轮顶部外周侧凸入滑槽内,所述旋转轴运动至靠近安装槽槽口时所述驱动轮与驱动条滑动接触,所述驱动轮与驱动条之间具有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3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仓内清仓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水力联合机械扩孔增透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