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93496.X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王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6 | 分类号: | F24F11/46;F24F11/61;F24F11/64;F24F11/65;F24F11/72;F24F11/80;F24F11/88;F24F11/89;F24F110/1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控制空调器运行;S20、判断空调器是否同时满足第一能效测试条件和第二能效测试条件,其中,第一能效测试条件包括空调器处于预设模式、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为目标能效测试温度且空调器的风速处于高风模式,第二能效测试条件包括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subgt;in1/subgt;与室内环境温度预设值Tsubgt;in1set/subgt;满足|Tsubgt;in1/subgt;–Tsubgt;in1set/subgt;|≤Tsubgt;in0/subgt;、且当前室外环境温度Tsubgt;out1/subgt;与室外环境温度预设值Tsubgt;out1set/subgt;满足|Tsubgt;out1/subgt;–Tsubgt;out1set/subgt;|≤Tsubgt;out0/subgt;,其中,Tsubgt;in0/subgt;为室内环境温度容错回差,Tsubgt;out0/subgt;为室外环境温度容错回差;S30、当空调器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能效测试条件和第二能效测试条件时,控制空调器进入能效测试状态。该控制方法省事省力,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测试实验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例如对空调器面板按键、遥控器按键等进行人为操作,使空调器进入能效测试运行状态。在能效测试运行状态中,空调器以特定的能效测试工况运行,例如空调器以设定的目标温度运行,空调器的压缩机以设定的目标频率运行,且空调器的风机以设定的目标风速运行,从而测试空调器在该能效测试工况下是否能达到期望的能效。一旦更换能效测试工况,需要人工重新操作以使空调器重新进入新的能效测试运行状态。可见,采用上述人工控制方式费时费力。因此,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使空调器进入能效测试运行状态,导致能效测试实验的效率较低。
另外,部分地区例如北美等对空调器的能效测试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空调器在正常自由运行模式下能够自动进入能效测试实验,因此现有的仅仅依靠人工控制的方式已不能够满足该新的能效测试标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使空调器自动进入能效测试状态,省事省力,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测试实验的效率,且满足了一些地区提出的需要空调器自动进入能效测试状态的新标准的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
S20、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同时满足第一能效测试条件和第二能效测试条件,其中,
所述第一能效测试条件包括:所述空调器处于预设模式,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为目标能效测试温度,且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处于高风模式,
所述第二能效测试条件包括: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in1与室内环境温度预设值Tin1set满足:|Tin1–Tin1set|≤Tin0,且当前室外环境温度Tout1与室外环境温度预设值Tout1set满足:|Tout1–Tout1set|≤Tout0,其中,所述Tin0为室内环境温度容错回差,所述Tout0为室外环境温度容错回差;
S30、当所述空调器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能效测试条件和所述第二能效测试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能效测试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3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