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拉挤编织缠绕电力管生产线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3939.5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3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薛涛;肖勤;陈自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和涛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56 | 分类号: | B29C53/56;B29C53/80;B29C53/8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编织 缠绕 电力 生产线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钢拉挤编织缠绕电力管生产线及工艺,应用在电力管生产领域,其包括竖丝机构和绕丝机构,所述竖丝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竖丝进行涂胶的浸胶机构,所述浸胶机构包括胶桶,所述胶桶的底部设有电热盘,所述胶桶沿内周缘设有加热板,所述胶桶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涂胶辊,所述加热板位于涂胶辊与电热盘之间,所述竖丝机构输出的竖丝绕设过涂胶辊且位于涂胶辊与加热板之间。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减少了胶桶内的胶水在低温的影响下粘度降低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竖丝的浸胶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缠绕电力管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钢拉挤编织缠绕电力管生产线及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钢编织拉挤缠绕管是一种新型套管材料;由内编织层、中间层、外编织层构成并通过拉挤工艺成型。不同编织角度设计的内外编织层与纵向、环向复合的中间层共同构成理想的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电缆保护套管。
公告号CN211649324U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缠绕编织拉挤电力管、绕丝机构及管的生产装置,其中玻璃钢缠绕编织拉挤电力管生产装置依次包括竖丝机构、绕丝机构、模具腔、牵引机;绕丝机构包括支撑架,在支撑架两侧对称设置的正旋机构与逆旋机构。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绕丝机构对竖丝机构输出的竖丝进行绕丝操作之前,需要利用浸胶池对竖丝进行浸胶操作;但是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浸胶池内的胶水在低温的影响下粘度会降低,使得胶体难以均匀涂覆在竖丝的外缘,进而导致竖丝的浸胶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竖丝在低温环境下的浸胶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玻璃钢拉挤编织缠绕电力管生产线及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玻璃钢拉挤编织缠绕电力管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竖丝机构和绕丝机构,所述竖丝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竖丝进行涂胶的浸胶机构,所述浸胶机构包括胶桶,所述胶桶的底部设有电热盘,所述胶桶沿内周缘设有加热板,所述胶桶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涂胶辊,所述加热板位于涂胶辊与电热盘之间,所述竖丝机构输出的竖丝绕设过涂胶辊且位于涂胶辊与加热板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电力管进行生产时,工作人员可首先向胶桶内倒入胶水,直至加热板上方的胶水部分没过涂胶辊,继而启动电热盘对胶桶内的加热板进行加热,加热板会将加热盘的热量均匀传递到胶桶内对胶桶内的胶体加热,以便于胶体可以保持在适当的温度,减少了胶桶内的胶水在低温的影响下粘度降低的可能;继而竖丝机构与绕丝机构之间的竖丝在输送的过程中,贴紧在涂胶辊上的竖丝会在涂胶辊的限制下从胶水内穿过,胶水会在竖丝穿过时均匀粘附在竖丝的外缘,从而提高了竖丝的浸胶效果。
可选的,所述胶桶的一侧设有胶泵,所述胶泵的输入端连通有抽胶管,所述胶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出胶管,所述抽胶管和出胶管均与胶桶相连通,所述出胶管位于加热板与抽胶管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胶泵启动时会通过抽胶管将胶桶上层温度较低的胶水抽出,继而通过出胶管将抽出的胶水输送到胶桶的下层进行加热,胶泵的设置使得胶桶内的胶水可以循环流动,以便于位于胶桶底部的电热盘可以通过加热板均匀的对胶桶内的胶体进行加热,减少了加热盘的热量难以传递到上层胶水,导致上层胶水由于低温而黏性降低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加热盘对胶桶内胶水的加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加热板上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开设有若干出胶孔,所述出胶管远离胶泵的一端与分流管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沿着出胶管输出的胶水会首先进入到分流管内,继而从分流管上的若干出胶孔处均匀流出,以便于位于胶桶底部的加热板可以对经分流管分散输出的胶水进行快速且均匀的加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加热盘对胶桶内胶水的加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加热板朝向涂胶辊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延伸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和涛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和涛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39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